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创新监管方式 拓展应用场景 基层农安信用试点探索取得积极实效(2)

  四是联合激励惩戒。构建“农安信用+银行信贷”激励惩戒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记录优良的主体,给予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办贷授信额度、降低利率等优惠;对信用信息记录不良的,给予降低办贷授信额度、提高利率等限制措施。2019年,全县523家规模主体列入信用信息采集范围,71家列入农安信用激励名单,7家受失信惩戒,金融机构对14家经营主体执行贷款利率优惠10%—15%,涉贷金额2268万元,对7家经营主体提高贷款额度,涉贷金额295万元。构建“农安信用+责任保险”激励机制,县政府与中国人保(PICC)合作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农安信用B级以上的173个红美人柑橘农户投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财政补助50%保费,累计责任保额8650万元。

 

  陕西安康:夯实制度基础 信用工作行稳致远

 

  一是强基础,夯实责任。安康市、县区均成立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信用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市政府年度考核,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2017—2021)》,组建了信用体系建设联络员队伍,确保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用信息能被准确记录、及时归集、按时报送,有效保障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建制度,完善机制。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安信用工作,市编办先后4次发文,就农产品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从职能职责层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相继出台完善了《守信激励制度》《失信惩戒制度》《信用监督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投诉举报奖励制度》等系列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三是严要求,创新形式。采取“抓点示范、全面推行”的思路,在安康市岚皋县、平利县开展了农安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要求各主体对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负责,统一样式出具承诺书,在当地农业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同时做成大型户外标示牌,由法人代表签字后对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信用联盟、行业自律、行政文书、农药购买摁指纹和生产经营约谈制等形式,助推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同时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公开承诺制工作开展情况,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重引导,综合运用。通过表彰奖励的形式,大力弘扬正能量。采取一票否决的形式,将信用情况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年度等级评定等紧密结合。在农业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品牌认定等领域,由执法监管部门进行信用审查。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项目优先、政策倾斜、审批优先、先进模范等奖励激励措施;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媒体曝光失信违规行为,并及时严厉处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