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猪价加速下行 养殖利润缩水:这个9月猪价有点“凉”

  受全国性高温天气逐渐消退、高校及中小学陆续开学、中秋及国庆节假期来临等因素影响,9月原本是猪肉消费需求回升、价格稳步走高的阶段,而今年9月却大相径庭。数据显示,9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累计跌幅逾10%。

 

  业内人士表示,前期养殖端恐慌性出栏大量肥猪、养殖企业为完成销售任务出栏积极,叠加国内进口猪肉不断增加以及中央储备冻肉接连投放打压猪价,整体猪价出现高位下行,导致养殖企业利润“缩水”。根据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情况以及养殖周期来推算,今年第四季度将是产能持续兑现期,猪价或许进一步下跌。

 

  猪价加速下行

 

  持续“火爆”的生猪市场于今年7月下旬戛然而止,猪价出现高位回落,进入9月更是加速下行。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截至9月2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33.26元/公斤,月初为37.26元/公斤,区间内累计跌幅达10.74%。终端猪肉价格也震荡走弱,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猪肉平均批发价为45.74元/公斤,较8月31日的48.42元/公斤,下跌5.53%。

 

  以往的9月通常是猪肉消费需求不断回升、价格保持稳定或小幅上涨的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019年的9月份,猪肉平均批发价累计分别上涨0.15%、1.53%、9.43%。

 

  “今年9月以来生猪价格下降,主要是受到供给面走强的影响。”中信建投期货养殖研究员魏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生猪出栏数量自8月开始出现了明显恢复,9月之后整体供给水平继续提升。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凌云称,近期生猪价格下跌主要是受到了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由于北方地区生猪行业复产时间较早,上半年规模企业产能恢复整体呈现向好态势,进入9月,随着产能陆续释放,叠加养殖户二次育肥猪出栏增多,市场供应不断增加;其次,南方地区7-8月受到洪灾影响,猪源供应较有限,但北方地区低价猪源不断涌入,冲击当地市场走货,养殖端多被动降价出货;第三,部分规模场月度及第三季度出栏任务较重,业者不乏有降重冲量操作,市场整体供应增幅较大。

 

  中信期货农产品策略组分析称,虽然7月上旬市场上标猪供应紧缺现象继续凸显,养殖端惜售看涨,继续支撑猪价行情,但随着猪价持续上涨,终端消费者接受能力有限从而转向其他肉制品,养殖端恐慌性出栏导致猪源供应增加,猪价在下旬开始高位回调。进入8月后,由于高温天气因素,终端猪肉需求延续低迷,养殖端恐慌性出栏大量肥猪对市场形成冲击,且养殖企业为完成销售任务出栏积极,叠加国内进口猪肉不断增加以及中央储备冻肉接连投放打压猪价意图明显,整体猪价高位下行。

 

  养殖利润缩水

 

  今年前七个月,猪价、肉价高位运行不仅频频掀起生猪概念热潮,也让生猪养殖企业分享到来自周期的“蛋糕”。近期随着猪价跌幅不断扩大,养殖利润也在不断“缩水”。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国内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为2178.50元/头,月度环比下降11.63%;当月最低点为24日的1945.6元/头,最高点为2日的2421.75元/头。生猪自繁自养盈利水平除了受生猪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外,猪价格、饲料涨跌及防疫成本也是生猪育肥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前期仔猪价格较高,使得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利润相比自繁自养的养殖户要低不少。快速上涨的玉米价格使得养殖成本显著增加。这两方面因素导致近期养殖利润下滑。”魏鑫表示。

 

  饲料配料方面,截至9月29日收盘,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收报2462元/吨,而9月21日盘中一度创下逾八年半来新高2499元/吨,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5.57%;豆粕期货主力合约收报3072元/吨,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7.07%。

 

  兴业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表示,8月底以来,我国东北地区遭遇数次台风袭击,引发市场对玉米减产的担忧,玉米期货价格不断上涨并创下新高,现货亦止跌回升。豆粕方面,三季度起南美地区持续干旱,且“拉尼娜”天气恐将导致南美地区大豆减产,一度推升豆粕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中长期来看,饲用需求恢复,预计玉米、豆粕价格仍将处于上涨趋势。

 

  整体上看,虽然生猪养殖利润“缩水”,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魏鑫表示,养殖户利润主要与生猪价格有关,尽管生猪价格缓慢下行,但仍位于高位,整体养殖利润依然丰厚。

 

  四季度是产能持续兑现期

 

  猪价会否持续走低?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