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时间:2020-09-24 09: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监管司近年来组织有关科研技术单位,围绕隐患大、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的农产品品种、风险因子、关键环节和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开展了风险评估、监督抽查等工作。各单位陆续提交了一批项目报告、政策分析、监管建议等材料,现选编为工作简报,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参考。
本期刊发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供稿的《韭菜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该报告针对韭菜腐霉利等农药残留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议。
韭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市场一年四季均有供应,生产方式主要分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两种。由于前几年“韭菜检出有机磷类禁用农药”事件的发生,加之因登记使用农药腐霉利超过残留限量上市问题频发,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对韭菜质量安全状况尤其是农药残留问题非常关注。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等7家单位联合开展了韭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重点针对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中等主要生产区域,开展韭菜中腐霉利、毒死蜱、克百威、氧乐果、甲拌磷等问题突出农药调研评估(其中腐霉利为低毒性杀菌剂,在韭菜上登记使用;毒死蜱、克百威、氧乐果、甲拌磷是中高毒农药,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摸排实际生产用药情况,分析韭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变化规律,进而提出管控措施和政策建议,为韭菜产业健康发展、质量安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一、韭菜生产用药调研情况
韭菜生长期虫害主要为韭蛆、蓟马、斑潜蝇等(韭蛆最为普遍),病害主要为灰霉病和疫病。调研了解到,当前各地韭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除了少数用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治和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方法外,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韭菜用药情况普遍,仅地头发现的不同农药废弃包装就达20余种,种类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等低毒杀虫剂(防治韭蛆)和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甲霜灵等低毒杀菌剂农药(防治灰霉病、疫病)为主。但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个别菜农确有使用甲拌磷等高毒农药随水浇灌防治韭蛆的现象,菊酯类农药叶面喷施防治蓟马也较普遍。
二、抽样检测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韭菜产品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突出,大棚韭菜腐霉利残留风险高于露地韭菜。通过对全国7省124个韭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462份韭菜样品进行取样验证,腐霉利总体检出率为40.2%,超标率18.0%。大棚韭菜的腐霉利检出率、超标率、超标量值都高于露地韭菜。大棚韭菜腐霉利检出率为67.2%,超标率39.2%,超标样品的腐霉利平均值为1.06mg/kg(标准限量为0.2 mg/kg);露地韭菜腐霉利检出率为30.2%,超标率10.1%,超标样品平均值为0.42mg/kg。此外,田间试验表明,露地韭菜腐霉利的半衰期为4—5天,21—28天可降解到标准限量0.2mg/kg以下;而大棚韭菜腐霉利的半衰期为7—9天,42天的残留量为0.46mg/kg,依然超出现有国家标准。说明大棚环境下,腐霉利的降解能力差,残留期长,易造成超标。
(二)毒死蜱、甲拌磷、氧乐果、克百威等4种蔬菜禁用农药仍有检出,多存在于露地韭菜。从检出情况看,462份样品共检出禁用农药毒死蜱22次(露地14次,大棚8次)、克百威13次(露地13次)、甲拌磷5次(露地5次)、氧乐果3次(露地2次,大棚1次)。从超标情况看,毒死蜱超标11次(露地5次,大棚6次),超标率为2.4%;检出的5次甲拌磷,均为露地韭菜且均超标,超标率为1.1%。
表1 韭菜样品中腐霉利、毒死蜱等五类农药残留情况 农药品种 是否允 许使用 检出量(个) 检出率(%) 超标率(%) 检出浓度范围(mg/kg) 检出平均值(mg/kg) 最大残留限量( mg/kg ) 腐霉利 允许 186 40.2 18.0 0.005—7.00 0.71 0.2 毒死蜱 禁止 22 4.8 2.4 0.005—1.25 0.18 0.1 甲拌磷 禁止 5 1.1 1.1 0.013—0.37 0.12 0.01 氧乐果 禁止 3 0.6 0.6 0.170—0.90 0.52 0.02 克百威 禁止 13 2.8 2.8 0.031—1.64 0.27 0.02
注:总样品量为46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