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如何看待粮价上涨?农业农村部回应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3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23日消息,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接受专访,就粮食生产形势、粮食价格上涨和进口量增加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有三大特殊意义

 

  韩长赋表示,今年年份特殊,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也是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面临诸多挑战。特殊年份、特殊背景、特殊挑战相互交织,注定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首先,端牢全国人民的饭碗,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农业丰收,吃饭无虞,人心安定。这次疫情大考,再次证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饭碗的特殊重要性。

 

  其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争取了战略主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粮食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加上今年全球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偏重发生,像沙漠蝗席卷东非、西亚、南亚20多个国家,一些国家出现多年未遇的严重旱灾,给全球农业生产造成影响。面对不断加剧的疫情,世界各国都想把粮食的保险系数打得更高一些,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增加储备,国际国内普遍担忧发生粮食危机。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抓好国内粮食生产,全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牢牢把握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主动权。

 

  第三,农业丰产又丰收,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其中“不愁吃”是首要指标。让全国人民吃得饱,还得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这样的小康才有基础、有底气。现阶段,农业生产还是不少农民尤其是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早稻、小麦上市后价格稳中有涨,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菜肉奶等“菜篮子”产品行情也不错,产量高、价格好、收入增。可以说,今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提升了全面小康成色。

 

  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韩长赋介绍说,从目前情况看,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是历史新高,秋粮形势也比较明朗,丰收在望,可以说,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韩长赋表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判断今年秋粮能够丰收,主要基于两点。

 

  一个是,面积明显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奠定了丰收的基础。

 

  另一个是,长势总体较好。东北四省区常年粮食产量3500亿斤左右,占全国秋粮比重超过1/3。今年春播雨水多,前期光温水匹配一直较好,苗情长势不错。夏季西部传统旱区的部分县遭遇伏旱,对当地秋粮有些影响,但影响有限;8月底9月初,东北中部又连续遭遇3个台风,造成局部地区玉米倒伏,组织专家及时进行了灾害评估,由于玉米已进入蜡熟期,有八九成的产量,倒伏对产量影响有限,主要是增加了收获的难度和成本。

 

  韩长赋称,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都即将大面积收获。长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涝,中稻晚稻受灾,但面积增加弥补损失。洪涝过后,南方大部天气晴好,有利于庄稼生长成熟。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的秋粮主要是夏玉米,目前也进入蜡熟期,长势好于常年,草地贪夜蛾威胁已过,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比较有利,秋粮长势正常。

 

  粮价总体偏低 全面理性看待粮价合理上涨

 

  在粮食供给有保障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当前粮食价格上涨和进口量增加?韩长赋指出,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造成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人们对粮食安全高度关注,担心粮食价涨,供给紧张,这是可以理解的,说明吃饭问题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分量还是很重的。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