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09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9-08 09: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9-08 来源:农业农村部 浏览:248 扎西多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维持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林草局,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2014年,我部支持青海省率先建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国家林草局支持青海省率先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推动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加强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2012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3.92亿元,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退牧还草工程等,支持青海省加强动物防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人工种草、草原改良、黑土滩治理等工作;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4.77亿元,支持青海省开展畜禽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以及退化草原修复、生物灾害防治、草种基地建设等。
一、关于严格建立四季轮牧机制
国家林草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草原游牧文化和农牧民四季游牧的意愿,推进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指导各地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青海省全面推进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与政策任务落实挂钩考核制度,落实农牧民自觉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义务,有效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农牧民自觉保护草原意识显著增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支持农牧民采取联户、合作社等形式,进行季节性转场放牧、分工放牧,促进草原科学利用。
二、关于建立国家级牦牛产业链
2018年,我部回函青海省人民政府,同意青海省加快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我部和财政部设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0亿元,在全国建设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按照全产业链布局产业发展,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助力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其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青海省建设青海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下一步,我部将定期调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展,开展绩效监控,组织专家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指导咨询服务,提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三、关于草原二、三产业发展
国家林草局正在开展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以草原保护为前提,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传承草原游牧文化,规范合理利用草原,促进农民增收。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加大对青海省草原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继续聚焦高寒草地资源特点,深入研究和挖掘高寒草地植物资源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大力开展草原自然公园和生态保护公益岗位建设,使农牧民吃上“生态饭”,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
四、关于创新畜牧业产业经营模式
从2014年起,青海省利用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态牧场及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牧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构建了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下一步,我部将持续关注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推动传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今年6月,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关于推介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的函》,拟遴选一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鲜明地域特色、优良产品品质和较大开发潜力的乡村特色产品,加大扶持、加强宣传,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青海省可积极申报,我部将给予支持。
五、关于加大草地生态监测力度
国家林草局每年安排青海省草原监测工作任务,重点加强对三江源地区草原重点工程、重大政策实施成效监测,科学评价草原保护修复成效。青海省自2005年起,在三江源地区21个县布设454个监测样地,形成了辐射三江源地区主要草地类型及工程实施区域的地面监测网络。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继续支持青海省开展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监测,完善监测指标,加大监测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科学评价三江源草原生态状况。
六、关于大力发展饲草产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