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触目惊心 过上好日子也不能浪费(2)
时间:2020-09-07 22: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每年仍然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双边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环境、气候、土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尤其是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这将影响国际粮食市场的供需。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长。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当前,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是未雨绸缪。“这是一种底线思维。”何建武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国际动荡、国际环境、国际格局变化,对粮食安全带来很多挑战,因此要更加突出底线思维。
除了保障粮食安全之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是弘扬勤俭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新风尚的重要举措。
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提倡勤俭持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这些名言警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要勤俭养德。
同样,一个国家的兴亡也与勤俭有着极大的关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西汉初年,力崇节俭,汉文帝执政23年,在这23年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正是汉文帝躬行节俭,以上率下,使当时社会形成尚俭崇廉风尚,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西汉的鼎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其后社会“崇奢”之风却愈演愈烈,西汉王朝终于走向覆灭。
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都在提醒着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品德,大到对国家、社会,小到对家庭、个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树立文明就餐新风尚
8月22日,浙江省杭州市百丈镇在一家农家乐中举办“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树立文明就餐新‘食’尚”三服务活动,60余名假期乡村游游客享用了该镇民宿农家乐协会最近推出的“半份菜”自助餐。
“我自己本身还没养成这个习惯,看到琳琅满目的当地特色菜就想多点一些,但农家乐老板和我们说有‘半份菜’,不仅实惠还不浪费。”来自上海的游客王阿姨说,“‘半份菜’就是吃多少拿多少,不仅从源头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还树立了文明就餐新风尚。”
近期,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的各种行动。
青海省政府机关食堂还发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书,制定相关制度,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小面点,采取大锅小炒,提升菜品质量,从源头减少浪费。福建省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制定文明餐桌工作指引,要求餐饮企业做到大堂入口有“光盘行动”等宣传牌,用餐区域有“光盘行动”等宣传海报,餐桌吧台有“光盘行动”等温馨提示牌。同时也要求提升点餐、服务、后厨等区域工作人员的水平,引导顾客厉行节约。
长远来看,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标本兼治的重要方法。
在现有的法律中,宪法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对珍惜和节约粮食作了原则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也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宪法精神。这些都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表示,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比较分散、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较差;二是缺乏更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系统性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三是一些有具体内容的规定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四是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法治与德治需要协同配合。
臧铁伟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为一类立法项目,有关方面正在积极推进法律起草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