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天津市宁河区杨花庄村辣椒复种:从辣椒之光到奔向小康

  今年6月,本报记者第一次走进了宁河区板桥镇杨花庄村。6月16日,本报刊发的报道《从“辣椒之殇”到“辣椒之光”》,让读者了解到,这座人口只有750多人的小村庄,因辣椒而兴,因辣椒而殇,又因辣椒重新振作。那时,今春播种下的辣椒正在生长,村民们翘首期盼着今秋能再有斩获。

  两个月后,到了辣椒的收获季节,记者接到了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红色的辣椒将手机的屏幕“填满”。派驻到杨花庄村的第一书记、帮扶组组长,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宁河区税务局的干部王树增在微信里说:“今年我们的800多亩辣椒喜获大丰收,这两天村民们正在采摘,大伙儿可有干劲儿了!”

 

  为了见证村民们丰收时的喜悦,本报记者再次赶赴杨花庄村。走进辣椒田里,目光所及满目葱茏。拨开叶片,下面藏着红彤彤的大辣椒,颗颗红润饱满,果肉丰厚。村民们摘着辣椒,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种笑容是辛苦耕作后的回报,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苦尽甘来的喜悦。

 

  从2016年辣椒绝收,到2018年辣椒复种后的首度丰收,再到2020年连续第三年大丰收,杨花庄人走出了辣椒之殇,迎来了辣椒之光,如今走向小康。

 

  抚今追昔 往事不堪回首

 

  “今年这辣椒质量太好了!咋瞅咋喜欢。”一边忙着摘辣椒,一边和记者聊天的人叫贾贺存,他是杨花庄村的村民。老贾手里忙着,嘴里说着,黝黑的面庞洋溢着笑容。他拨开叶子,看到成熟的红辣椒时就像看到了宝贝一样。手法纯熟,将辣椒一一摘下,放进袋子里。辣椒一旦装进袋,这钱基本就算到手了。

 

  时间退回到四年前,也是这个月份,也是这片土地,也是这些农民,那时的他们却是愁云满面。2016年,杨花庄村的辣椒种植遭受了空前的打击,“绝产绝收”落在农民心中的阴影刻骨铭心,久久难以抚平。

 

  贾贺存说:“那年8月下了一场雨,雨后是桑拿天,整个村子都是雾气蒙蒙的。等雨停了,我们村民和平时一样赶忙下地采摘。”可到了地里,叶片下的景象却让他着实吓了一跳,拨开一片,长毛了!再拨开一片,全烂了!“红辣椒上都是斑点,斑点处四周长毛,等白毛干了脱落后,整个辣椒就变成白色的了,那些未熟的青辣椒一掐都是水儿。”老贾今天说起那幅画面来依旧心有余悸。

 

  坐在地里望着这一亩亩溃烂的辣椒,老贾的心凉透了。“三伏天还没过,我坐在地头上满身淌汗,心里七上八下的。”贾贺存说,“往年也见到过烂椒,但这么大面积的溃烂我算是头一次见。”说话间,乡亲们纷纷聚拢过来,他们的遭遇和老贾一模一样。

 

  “抢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有些农户连娘家爹妈都喊来帮忙采摘。“当时提着袋子在田里来回走,一垄地走下来也找不到几颗好辣椒。”老贾说。

 

  短短7天时间,能抢的都抢下来了,而辣椒溃烂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贾贺存家5亩辣椒田里,能够挽回的辣椒卖了不到1000元。

 

  1000元根本不够农资成本,一年里最好的种植季节被辣椒占走了,种地不仅没让村民赚钱,反而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了一次“血本无归”,这份打击是沉重的。村子里顿时安静了,人们也不愿出门,更不愿聊起那些伤心的农事。往年到了收获季节,小商贩们总会把米面肉蛋送到村民身边,但2016年,小商贩们都不来杨花庄村了。

 

  “到了2017年,我可不种辣椒了,这东西太坑人呐。”贾贺存说,“像我家上有八旬老母,下有读大学的儿子,都得花钱,辛苦攒下的积蓄这一年都扔进去了,打了水漂。”那一年,老贾重新种回大田作物,而在杨花庄村连一亩辣椒地都找不到了。

 

  谈“椒”色变 村民何去何从

 

  2017年没有什么惊喜,也没有什么惊吓,重新种回大田作物的村民虽然收获了,但收入锐减,比起辣椒,棉花、玉米的利润太少了。那一年,村民也弄清楚了2016年致全村辣椒绝收的农灾叫辣椒炭疽病,认为这病十有八九是天灾。

 

  当年10月,本市新一轮帮扶困难村工作启动,杨花庄村被列为困难村。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宁河区税务局作为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干部展开结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帮扶组组长王树增跟记者说:“进村之后都要挨家挨户走访,听取群众的建议,每户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招过灾,损失相当惨重。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地多人穷。”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