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110号)

   日期:2020-08-27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浏览:255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推进小麦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如下措施。

 

  一、发展方向和目标

 

  把优质专用新品种培育、技术创新与推广、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等作为小麦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推动小麦由“高产为主”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转变。到2025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20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区。(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加快组织科研攻关

 

  1.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推行项目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等,研发培育10个以上强筋、中强筋、绿色健康、特色营养四大系列突破性新品种(系)。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培育研发的种质资源与新品种(系),按要求全部纳入种质资源库并向全省开放共享。(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2.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小麦领域至少1个),集成省内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资源开展联合研究攻关。深入研究小麦品质形成生理生化与生物合成机制,突破小麦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研发绿色高质高效投入品及生产技术、地力快速培肥技术、小麦生产管理智能化新装备等。突破小麦精深加工、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发谷朊粉、蛋白肽、膳食纤维和赤藓糖醇等系列高端产品。(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3.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用3年时间建成山东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心,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小麦产业创新制高点和技术策源地。强化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省相关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小麦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作用,推动省级小麦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重组、开放共享和国内外科技合作。(省科技厅负责)

 

  4.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制(修)定。用2年时间完成山东省优质强筋、中强筋、绿色健康、特色营养小麦等系列地方标准制(修)定工作,加快研发相关快速检测设备。每年组织科研、推广人员,根据品种特性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制定完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并发布推广。(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负责)

 

  三、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建设示范推广基地。结合产业园、科技园等建设,在全省建立10个省级综合技术和服务示范区,示范推广适宜品种、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普及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知识。(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负责)

 

  6.推进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肥水、统一机收”,集中打造示范区。全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县每年集中打造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通过项目引领,全省每年建设5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7.建设规模化良种基地。给予济宁市兖州区、德州市陵城区、宁津县国家制种大县每县每年1000万元奖励资金,连续三年支持开展制种基地建设。依托育种单位和小麦种业龙头企业,全省建设和完善高标准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30个,推动原种繁育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良种繁育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四、强化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