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村村有产业 让贫困户拿稳脱贫“饭碗”
时间:2020-08-12 15: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是广西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辖7个县(市、区),总人口350万人,无国家级贫困县,自治区级贫困县有4个,分别是苍梧县、藤县、蒙山县、龙圩区。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1440人,267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10.5%。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梧州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5-2019年,梧州市累计脱贫24.71万人,退出236个贫困村,龙圩区、蒙山县、苍梧县、藤县4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目前,未脱贫贫困村31个,贫困人口减至99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7%。
近年来,梧州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找准产业主攻方向,打造六大产业扶贫体系(“景区带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带村”现代农业产业扶贫、“林下种养带村”林下经济产业扶贫、“立体种养带村”生态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带村”富民产业扶贫、“互联网+带村”电商产业扶贫),真正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带贫益贫相得益彰的发展路子。
养鸡养出大名堂 脱贫致富有奔头
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小村庄,村里人口不多,却因为养鸡在周边出了名,全村光是养鸡场就有31个,通过养鸡,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也带动了全村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这个小村庄就是梧州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
据了解,社护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共504户,1940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41户182人,当年村民的收入普遍都不高。在村委的带动下,养鸡业在这里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社护村脱贫户黄汉勇就是其中一个,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发展,他的鸡场是越做越大。“我之前一直在广东打工,一直都没有什么积蓄,还照顾不到家里。回到家里,我听到人家说,养鸡赚得到钱,我就跟人家学养鸡,自己建了一个养鸡场,现在已经养了五批鸡,已经成功脱贫了。”黄汉勇激动地说道。
村里的其他贫困户看到养鸡有钱赚,也纷纷跟着养鸡。社护村贫困户黄秀球就以自己创业的方式,铺就了自己的脱贫致富路。“我以前家里的生活是很困难的,没有什么收入。我看到人家养鸡发家致富了,我也跟着人家养。目前养的是第四批鸡,这批鸡估计会有4万多块钱收入。养鸡之后,我的生活好了很多,现在顺利脱贫了。”黄秀球笑着说,现在她的养鸡场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许多像黄汉勇、黄秀球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没有养鸡之前,生活是很困难的,孩子要上学读书,丈夫腿脚不便,也做不了什么工作,就是靠我去帮别人打一些零工,来维持生活,后来村干部带领我们养了鸡,增加了收入,现在家庭生活好很多了,买了套房,准备给孩子结婚用。” 回想起从生活艰难到脱贫致富的转变,黄彩兰都感到很欣慰。据了解,黄彩兰家共养有5000多羽鸡,最多的时候这些鸡一天能产下几十斤鸡蛋,带来数百元的收入。
目前,社护村有22万羽鸡存栏,2020年上半年共销售肉鸡23.5万羽,鸡蛋1万多斤,整村鸡场收入近960万元,利润120多万元。如今的社护村逐渐成为一个以代养黄羽鸡为支撑产业,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大村,一步步改变了昔日贫困的面貌。
深山养羊致富路 “挣”来了幸福生活
在岑溪市,村村有产业,除了养鸡产业,养羊也是不得不提的脱贫致富路。
来自岑溪市糯垌镇大地村的脱贫户梁绍福,以前家庭十分困难,一家6口人,有3个孩子要上学读书,妻子则在家里照顾老小,家里的经济就靠梁绍福务农及四处打散工支撑。2008年,小女儿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给女儿做手术,家里不仅掏空了“底子”,还背上了两万多元的债务。2015年,梁绍福被识别为大地村的贫困户。
眼看梁绍福一家人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糯垌镇党委、政府和大地村村委会多渠道为梁绍福争取政策扶持,先是帮助其妻子、女儿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又帮助其正在上学的子女落实减免学杂费用等教育扶贫政策。由于梁绍福一家的居住环境恶劣,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条件,扶贫帮扶干部又帮助其申请获得了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的资格,解决了他一家人的住房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