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丰都保家寺村:对标对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日期:2020-07-27     来源:华龙网    浏览:2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5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保家寺村属于县级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对标对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排查,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保家寺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贵强说。

 

  实施精准帮扶 脱贫成效明显 

 

  “驻村工作队的热心帮扶,让我走出了人生低谷,立即振作起来,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了收入,如今不仅脱贫,日子也越过越好。”四组村民胡方祥说。

 

  胡方祥家是保家寺村建卡贫困户之一,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他有一个发家致富的计划,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尤其是没有资金投入,这个理想便一直不能付诸实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为胡方祥提供产业发展资金购买鸡苗、牛犊、羊羔,提供养殖技术并开展消费扶贫,帮助销售农副产品。”杨贵强说。

 

  因为生长在农村,干农活吃得苦,平时对养殖业也比较熟悉,胡方祥搞起养殖来也算是顺风顺水。2019年,他家卖鸡、卖牛、卖羊的年纯收入1.05万元,轻松地实现了脱贫摘帽。尝到甜头后,近一两年来,胡方祥搞养殖的信心更足了,他决定逐步扩大规模。

 

  杨贵强介绍,驻村工作队针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让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展种植、养殖,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收入,胡方祥家只是众多贫困户中的一个缩影。同时,工作队还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来带动贫困户从事种养殖。如一组贫困户胡道平,在致富带头人陈玉军的帮带下,如今通过养殖鸡、鸭、鹅等也成功实现脱贫增收。

 

  “除了养殖业,目前村里的李子、藠头、榨菜等种植业也发展得很好,并分别建立了李子支部、藠头支部、榨菜支部,主要负责产业的发展和销售方面的服务。”杨贵强说。

 

  以前的‘空壳村’有了产业支撑 

 

  保家寺村党总支书记殷志华介绍,本轮脱贫攻坚中,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与村干部携手,坚持精准方略,推动精准帮扶,目前的保家寺村“两不愁三保障”已达标,全村建卡贫困户71户248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3%降至0。

 

  “你们村的脱贫保障是什么?是什么为该村全面脱贫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笔者问。

 

  “不等不靠发展产业,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才是根本。”殷志华回答,驻村工作队入驻村里后,坚持从源头抓起,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带领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具体举措就是,该村借助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从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头入手,传统产业方面,重点是发展青红脆李2029亩、榨菜1000亩、藠头500亩;支柱产业方面,建设有一个占地87亩、装机量为1.6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同时,在光伏产业的基础上综合开发现代高效农业,种植花椒87亩,可实现集体收入每年30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我们村还成立了丰都县兴家养鸡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肉鸡30万只,示范带动多户贫困户加入养鸡行列,每户年增收1-3万元不等。”殷志华说。通过招商引进生态观光园、采摘园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可采摘无花果、葡萄、西瓜、草莓、火龙果、蔬菜等。

 

  如今,保家寺村常住人口占比已超过50%,因为有了产业支撑,贫困户不仅如期实现脱贫,腰包也逐渐鼓起来,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基础条件改善 小日子有奔头 

 

  “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由于不通公路,销售农产品和购买农资,主要靠肩挑背磨,费时费力,年轻人都不愿呆在家里。”保家寺村相关负责人张锡川说。

 

  脱贫攻坚给保家寺村的交通带来了极大变化,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混凝土公路15.8公里,社道公路通达率100%;修建人行便道12公里,农户人行便道通达率98%。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