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以“三变”改革撬动产业脱贫“新”杠杆
时间:2020-07-01 16: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1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余清英)近年来,重庆开州天和镇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目标,以“三变”改革为杠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种养模式,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合作社扶贫模式,培育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力,在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让乡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天和镇如何借助“三变”改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怎样拓宽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发展产业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的根本之策。”天和镇党委书记刘勇介绍,自去年3月以来,天和镇百余名党员干部投身“三变”改革主战场,实现了全镇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同时,强化清产核资,全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我们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体系,筑牢农村集体廉政防线,严防产业风险。推行科技支撑、农业保险扩面,防范生产风险。”刘勇说,他们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做畅本地市场,做强线上市场,做活镇外市场,构建帮扶机制,破解产销分离,防范市场风险。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天和镇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强到优的跨越。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完成率100%,已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548户18597人。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能否创收,关键要靠龙头企业带动。”天和镇副镇长骆九蒙介绍,他们按照引育并重的思路,积极引进培育了一批生产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并鼓励各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积极推行“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带集体、集体连农户。
“天和镇的传统农业原本以种水稻、玉米和生姜为主,养殖就是生猪和家禽,农民只能自给自足。现在,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种植养殖的路子宽了,务工挣钱的渠道多了。”骆九蒙说,他们以集体资产量化确权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由村支两委主抓、经营主体运作,群众深度参与的“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引领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天和镇在“三变”改革过程中,组织各村班子成员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请老支书和老组长开社员大会,重大决策群众表决、改革过程群众监督,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监督权,实现产业发展户户参与、收益分配人人有份,形成了群众说了算、群众看着办、群众参与干的议事、决策、监督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天和镇引进重庆亚信油橄榄公司流转3000亩土地发展油橄榄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2019年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00余万元,入股重庆亚信油橄榄公司等5家专业合作社,实现资金变股金,配置股权1.8万余份。
“一村一品”富民兴村
笔者在天和镇桐树村看到,一棵棵三红柚树长势喜人,村民正在给果树施肥。“这个果子口味好,去年我家60多棵柚子都挂了果,果子成熟后,全是果商来买走的。”村民王大爷说,他家栽种了三红柚,又套种红苕或黄豆,只要管护得当,收成都不错。
“打造‘一村一品’,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可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刘勇说,他们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一大批优质专用、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性收入。
“只有立足区位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刘勇说,天和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创造了“桑叶土‘飞鸡’”、天和生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