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4)
时间:2019-04-04 02:59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注意海参应激反应:4月份,河流融冰的“桃花水”大量注入沿海,海水尤其是河口水域盐度会大幅度降低,一些陆源性污染物增加,切勿盲目换水。要等沿海水质好转,温度、盐度、pH值等理化指标稳定后再酌情换水。这一时期要防止海参养殖池池水分层导致缺氧、水质变坏导致化皮死亡。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池塘内水循环,有底部微孔充气的池塘,在晴天的中午适当开机,消除池水分层现象,增加池底氧气,消除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泼洒微生物调节水质。
春季养殖品种苗种投放、转塘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防止鱼体感染引发疾病。
外购和自有苗种,一定要有苗种检疫证明,做到源头管控,杜绝放养携带病原的不健康苗种。
对于已发病的养殖品种,一定要请执业兽医(水产)诊断,进行药物治疗。更多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辽宁省分诊平台》查找,也可选择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诊疗。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福建省4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份,随着“清明”、“谷雨”两个节气的来临,降雨量增多,同时天气转暖,各养殖品种开始陆续投苗,各地应注意阴雨频繁,水体环境变化对养殖品种的应激,同时做好投苗期养殖池塘、苗种的消毒及水质调控。
病情预测
草鱼:易发烂鳃病、小瓜虫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草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鳗鲡:易发烂鳃病、肠炎病、小瓜虫病、鳃霉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鳗鲡高密度养殖区域。
大黄鱼:易发内脏结节病等,重点关注大黄鱼高密度养殖区域。
重点病害防控措施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加强饲养管理,尽量使用配合饲料,以减少病原污染;发病早期可适当投喂强力霉素以降低发病机率;发病时,有条件可及时将病鱼送至有关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及药物筛选,科学规范使用抗菌药;发现死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病原菌传播。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清除池底过多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先检查鱼体体质,确保无小瓜虫感染,入池前可用4%食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投喂全价适口配合饲料,添加抗小瓜虫的复方中草药,以提高鱼体抵抗力;发现小瓜虫,有条件的(如小水体)可将池水水温调至26℃以上,保持3天~8天,使小瓜虫从鱼体身上脱落,然后转池饲养,并用生石灰对原池进行彻底消毒。
水霉病:此病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投喂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以提高鱼体免疫力;发病季节,定期使用消毒剂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抗菌药物防治细菌感染。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江苏省4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份,气温升高,草木返青,鱼种投放基本结束。随着温度增高,鱼类疾病逐渐增多。由于江苏今年入春以来阴雨天偏多,气温回升不稳定,各地应加强池塘管理,抢晴施肥,强化鱼病防治措施。
病情预测
水霉病、赤皮病:重点关注各淡水鱼养殖区。
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重点关注淡水鱼主养区。
鲤春病毒血症:重点关注徐州、连云港、宿迁地区鲤科鱼类主养区。
甲壳类水霉病、蜕壳不遂症:重点关注沿海对虾主养区。
防治措施
水霉病:对鱼种进行投放的时候避免造成机械性损伤。鱼体受伤后,要及时对鱼塘进行消毒。治疗应选择对真菌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3分钟,或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万分之四的食盐水混合液长期浸泡;产卵亲鱼水霉病用5%碘酒涂抹伤口,有一定预防效果。
赤皮病、竖鳞病: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治疗可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择抗菌药拌饵投喂,或用抗菌中草药剂拌饵投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