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协同保供 内蒙古肉牛生产稳中有增(2)
时间:2020-06-24 10: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现在我们交易市场入驻会员的合作社和农牧户有5800余家,对于养殖户而言,家附近能有一座牛羊交易市场是十分重要的。交易市场不仅可以及时向他们提供当下牛羊交易价格,还能减少运输成本、增加交易次数,有助于养殖户提高收入。”该交易中心负责人赵书会介绍说。
吴巴根那的养殖合作社是第一批入驻的会员,自市场开业以来累计销售牛656头,销售额近800万元,合作社还在交易市场购买了329头牛。吴巴根那说:“以前要去200公里外的通辽牛市进行交易,现在在家门口做交易,不仅方便,还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听说7月份开始,我们交易还能领补贴,政策真是太好了!”
积极复工复产,疫情影响逐渐消除
3月20日,经过前期消毒和设备检修,内蒙古伊赛牛肉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复产。复工第一天,企业就接到了全国各地订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在所有订单中,配送专车来保证当地冰鲜牛肉供应。
据了解,通辽市的肉牛屠宰企业原定正月初五陆续开工复产,但由于采购存在一定难度,检疫过程复杂,部分企业开工或有延迟,开工率提升速度或有减缓。受疫情影响均在3月中旬开始复工复产。“2020年全市计划实际屠宰肉牛20万头,截至5月末,全市屠宰加工肉牛仅有2.1366万头;屠宰加工企业餐饮类客户未完全开放,客源减少,企业销售额下降。”李鑫坦言。
疫情发生后,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对“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在做好合理防护前提下,内蒙古农牧厅与各级农牧部门建立农牧业龙头企业联系制度,各处室局对口联系盟市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24小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开通厅长处长直通车,重点解决全区2044家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5家畜禽屠宰企业、153家饲料加工企业存在的困难,逐步开放肉牛交易市场,帮助养殖户及时回笼资金,也同时为解决南部各省市犊牛短缺提供支持。
“我们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不得拦截种畜、商品畜及饲草料、兽药、疫苗等物资运输车辆。摸清牛肉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屠宰加工相关企业提前联系货源,做好调运准备。从重从快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引导消费者集中采购、线上采购,鼓励企业集中配送到村,确保农资能到户能进地。积极推动产加销对接,摸清养殖户销售相关产品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避免出现产品积压、压栏压产等问题。用好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切实守好质量安全底线。”内蒙古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