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团结村“90后”扶贫干部余魏:扶贫路上献青春
时间:2020-06-23 17: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近年来,越来越多“90后”的身影出现在基层工作岗位,其中就包括扶贫事业。这些“90后”把青春奉献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放弃城市生活到偏远的山村扶贫,演绎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余魏,威宁自治县民族中学选派下沉到该县龙街镇团结村的驻村干部,就是这群“90后”的其中之一。
来到团结村
“看到扶贫工作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心里很是高兴,因此遇到这个机会,就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扶贫工作了。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做好,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担当,希望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帮助到更多的父老乡亲!”余魏说。
2019年6月,余魏辞别家人带上行李,向帮扶点团结村出发。从此,团结村多了一位为民服务的村干部。临行前,他了解到团结村位于龙街镇政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4公里,距县城86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全村辖团结、开营、大寨、小寨、水井湾5个村民小组482户1875人。其中,少数民族239户817人。有耕地面积712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3.8亩。全村林地11000亩,森林覆盖面积为46.2%。
来到团结村,余魏首先掌握该村贫困状况,村党支部书记王远向他介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464人。其中,2014年脱贫12户59人,2015年脱贫6户24人,2016年脱贫15户70人,2017年脱贫11户55人,2018年脱贫23户121人,2019年脱贫15户72人,2020年计划脱贫15户63人。
为帮助团结村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余魏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贫困户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情况,积极为贫困户出谋划策。结合团结村的村情和贫困状况,因地制宜拟定发展各项产业规划,切实帮助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促使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增收。
想群众所想
有句话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余魏深知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对群众倾注真情,只有对群众有了真正的感情,才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有可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才能用心、专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余魏和团结村村支两委挨家挨户讲解党的惠民政策,深入群众宣传动员调减玉米种植,建议村民种植效益好经济收入高的农作物,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联系劳务派遣公司为该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等。
在团结村村支两委和余魏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村调减玉米种植500亩,今年目前已种下烤烟2305亩、马铃薯1500亩、软籽石榴300亩、辣椒150亩。全村养殖能繁母牛及肉牛330头,贫困户养殖108头;养猪400头,贫困户养殖96头;养羊360只,贫困户110只;养鸡1650羽,贫困户600羽。全村18到60周岁青壮年劳动力有103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4人,常年外出务工的有490人。
余魏向笔者介绍,团结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明显提高。该村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补齐短板,全村受教育资助的学生有123名,上缴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基金的有430户165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有305户,目前5个村民小组饮水管网已全覆盖,农户拥有蓄水达5立方米以上的小水窖280口。
扶贫小故事
去年6月,余魏作为团结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的结对帮扶干部,他及时开展逐户入户走访了解实情,及时了解贫困户是否脱贫,以及脱贫后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的享受和生活状况、生活所需。同时,参与村支两委及帮扶工作组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余魏认真对照贫困户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程序认真核对。经过认真审查,发现其中5户因各自存有短板,于是细心建立台账,逐一对照落实。
贫困户赵德兵家有3口人,由于赵德兵长期生病身体不好,还要培养两个孩子读书,一个读高三另一个读大专,家庭很困难。今年初,余魏等村干部将赵德兵纳入公益性岗位,并帮助他家进行室内粉刷,硬化入户路,采购补齐生活必备的家具。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赵德兵一家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和原来的生活环境相比,人居环境和脱贫形象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