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端午
时间:2020-06-23 17: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6-23 来源:中国食品网 浏览:83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有纪念屈原说,有伍子胥说,有纪念孝女曹娥等传说。纪念也好、传说也罢,都寓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山西人的端午节与其他地域的习俗大体一样。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韭菜大肉包子,还会蒸甑糕,吃凉粉,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家家大门上都要插上艾枝,挂上菖蒲。现今,家家户户左右两扇大门上会贴上威风凛凛的“王”字大虎,虎画上写有“猛虎镇宅,四季平安”字样。
端午节这天,部分地区的山西人还要逮蟾蜍,挖去蟾蜍五脏六腑,塞进墨锭,挂往高处阴干后,用以治疗红肿热疼等病症。说来也怪,端午节时,蟾蜍十分难找,这可应了那句俗语:“旱蛤蟆躲端午哩!”
端午节期间,集镇庙会上,随处可见卖香包和小儿老虎鞋的(如图),香包用五色布及五彩线缝制而成,内装苍术、白芷、木香等中草药,还要缝缀猴、虎、桃、粽、菱等饰物。中医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天真活泼的儿童戴上这色彩斑斓的香囊包串,脚穿虎虎生威的老虎鞋,显得格外神气。这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究竟源于何时,人们从两句诗词中得到回答——“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的诗句充分说明,从南宋开始,国人端午节的习俗业已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欲臻完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在票证时代,吃肉要肉票,吃饭用粮票,吃油拿油票,端午节想蒸甑糕根本买不到江米,包粽子更是无从谈起。有些年份,端午节时,新麦还未收获,处在青黄不接之时的人们基本没有心情和能力过端午节。
近4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虽大幅度提高,像是天天生活在节日中,但端午节通常会遇到夏收忙季,农民“掉膘掉肉龙口夺食”,极少有时间悠闲地过端午节。
现时的端午节,有专门的假期,人们也早从夏收的辛劳中解放,消闲度节成了一种新常态。
闻喜县老干部局通讯组 那同生 王春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