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发地:让京津冀“菜篮子”物丰质优
时间:2020-06-22 19:20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6-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浏览:176 夏日时节,果蔬飘香。笔者走进位于高碑店市的河北新发地市场,只见一辆辆满载着全国各地特色果蔬的货车进进出出,前来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整个场景忙碌而有序。 6800余家商户驻守市场、330余种果蔬品种供应、每日上千辆货车出入……连日来,受疫情造成的北京部分农贸市场暂时关停影响,河北新发地农产品交易量较平日明显增长,尤其是来自北京商超的采购量激增,园区24小时交易不停歇,将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送进北京。
面对新的疫情形势,作为京津冀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枢纽,河北新发地市场在做好“稳价保供”基础上,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全力打造农贸升级新标杆,托稳京津冀市民的“菜篮子”。
引进多样化果蔬,丰富市民“菜篮子”
6月18日,在精品特菜交易区的田园特别批发店,顶着阳光,商户田宗华正和伙计们一起打理着从天津产地汽运过来的芥蓝和菜心,共有200多件。
田宗华是高碑店人,做特菜生意30多年了。2015年,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加速疏解,他从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搬迁到河北新发地继续做特菜。
受疫情影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等10余家农贸市场暂时关停,北京对外地市场的特菜需求激增。“现在完全是满负荷运行,每天接到北京商超订单10多个,供应特菜三四百件,销量是平日的一倍以上。”田宗华说。
海南的秋葵、山东的米椒、福建的美人椒……指着店面上铺陈的琳琅满目的特菜,田宗华告诉笔者:“跟大众菜不同,这些都是市场上不常见的蔬菜,带给北京市民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作为京津冀市民的“菜篮子”,河北新发地在重点果蔬“保供应”前提下,引入全国各地的特色果蔬,让百姓餐桌更丰盛。
“我们成立工作小组,每隔2个小时统计市场上的吞吐情况,并在全国范围内与政府和产地对接,接洽更多主产区的货源,保障多样化农产品持续供应。”河北新发地集团蔬菜部经理曾旺说。
针对驻场商户订单大幅增长、采购资金紧张的问题,6月14日,河北新发地设立5000万元保供专项基金,专项用于货源组织和调拨以及奖励,以支持商户能够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流转,保障充足的货源储备。
同时,他们加大食品安全检测采样的力度和密度,采样量较日常提升了一倍左右,并对较高风险区域和易超标品类启动气相测谱仪、液相测谱仪等大型仪器进行专项检测,确保“零风险”安全供应。
3月以来,河北果蔬大量上市。曾旺多次带队到涞水、定兴等地的果蔬产地进行调研,组织商户与当地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点对点对接,并在河北新发地设立专区进行销售。
本地果蔬与外地果蔬品类各异,形成互补,再加上进口果蔬的及时供应,使得河北新发地市场的果蔬储备更加充足。如今,河北新发地果蔬品种达330余种,满足了京津冀市民多元化的需求。
对于居民来说,“菜篮子”价格始终是关注的焦点。为稳定果蔬产品价格,减轻商户经营压力,河北新发地采取了金融扶持、绿色物流等多种保障措施。
“我们还依托在城区建立的便民市场,推出了一批平价菜、放心菜。”河北新发地集团副总裁魏树俭说,这些农产品每天5时采购完毕,通过直通车运往城市主城区,8时上架进行平价销售,用最近的距离、最快的方式为居民带来更多实惠。
西红柿2.15元/公斤、黄瓜1.7元/公斤、豇豆3.5元/公斤……据6月12日统计,河北新发地市场内主要菜品价格大多低于全国平均价位,缓解了市民的生活压力。
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农贸升级新标杆
晨曦微露,54岁的商户李晓霞早早起来,将码放整齐的一箱箱豆角装上车,给全国各地的客户发货。
“过去豆角生产销售没讲究,重量不重质,如今快速迈向了标准化。”作为豆角经销大户,李晓霞在广东、云南等地都有自己的直供基地,从种子来源、种植环境,再到用水、用肥、用药,建立了一套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同时,按照豆角品相、重量不同,分三个档次销售,并按照每箱10公斤、12.5公斤、15公斤三个类别进行装运。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契合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和品质化的需求。连日来,李晓霞的订单络绎不绝,她每天至少得发货20多吨,最多时达80多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