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价格转入上升通道至今已24个月,专家表示本轮猪周期或迎来拐点(2)

  “受生物安全水平、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影响,中小散户补栏扩产速度、时间和规模,较规模企业和大型养殖户慢不少。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快速扩张,同时饲料、屠宰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加速进入养殖领域。”朱增勇说。

 

  以牧原集团为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加速在全国各地布局,预计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量可提升到2000万头。

 

  朱增勇认为,受疫情影响,未来我国生猪养殖门槛将会提高。在规模化提升的同时,机械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养猪带动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起步,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将加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虽然生产主体仍呈多元化,但一体化企业、龙头企业将会加速发展,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政策引导要跟上

 

  “猪周期是市场产物,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提高生猪生产稳定性、竞争力,降低每轮猪周期猪价波动幅度,是有关部门应该做的。”朱增勇如是说。

 

  首先,要立足国内猪肉供给,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猪肉进口是调控我国猪肉市场供需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当前产能还处于恢复过程中,合理进口猪肉有助于防止猪价过度上涨。有关部门要持续完善国内生猪产业预警体系,为生产者提供更多获得市场信息资源的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猪肉进口预警信息,合理引导市场进口猪肉,达到既能平抑猪价,又可防止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的目的。

 

  其次,运用中长期贴息贷款、保险等金融工具,稳定生猪生产。

 

  朱增勇表示,政府部门如果有针对性地发放中长期低息、贴息贷款,可帮助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保障猪价低迷时产能温和调减。对中小养殖户,可引导其建立养殖合作组织,或者实行“公司+农户”模式,从而形成规模优势,保障生产资料供应,有效建立产销对接,降低经营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