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返校就餐要“保持安静”?专家教你远离病毒小诀窍!
时间:2020-06-19 17: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x333333</controlPanelBgColor><isShowAbout>false</isShowAbout></config></vcastr>"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extendspage="http://get.adobe.com/flashplayer/" src="http://www.cnfood.com/file/flash/vcastr3.swf"> 近期,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开始返校复课。然而,北京等部分地区在一夜之间疫情“卷土重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孩子们上课应如何做好防护?就餐时应如何避免交叉感染?校园又该如何加强防控保障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日前,中国经济网“中经云端”在线访谈节目邀请到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钟凯博士,为返校复课的小朋友们讲述在校时应注意的饮食要点。 进入炎热的夏季,气温升高,食品易变质,近一个月内各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据媒体报道,6月6日,河南省邓州市腰店镇五龙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7名学生留院观察;6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梅花镇中心小学疑似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学生被送医;6月10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站集镇、杜集镇、黄冢乡部分学生在学校午餐后发生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接二连三的食物中毒事件暴露了部分地区、学校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的漏洞,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校园的食品安全防线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容不得丝毫疏忽。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其中学校食堂是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场所。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强化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校外供餐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今年4月13日发布的通知中作出如上要求。 为全面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夏季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全国多地市场监管系统、学校及幼儿园、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风险防控培训,为师生的安全用餐保驾护航。
图为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钟凯博士。 在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同样重要。“平时我们强调饭前要洗手,现在需要再加一条,吃饭时要保持安静。” 钟凯博士指出,“平时可能同学们之间要聊聊天,但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还是建议保持安静,因为吃饭的时候不能带口罩,是无保护的状态,说话的时候就会带出很多飞沫。虽然飞沫非常小,小到看不见,如果同学里万一有携带或感染病毒的呢?那可能就更容易传播给其他人。” 随着气温逐渐爬升,高温天气使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随时随地补充水分变得格外重要。“同学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建议在学校只喝白开水,因为含糖饮料对牙齿不好,容易引起龋齿,同时,过多糖分的摄入可能会引起肥胖。”钟凯表示。 在钟凯看来,作为在校补充能量的饮品,纯牛奶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一些奶制品上面会写‘某某乳’、‘某某奶’,这时就需要看一下包装,一般在下方有小字写明是‘乳饮料’或者‘乳味饮料’,如果看到是‘饮料’两个字,可以再看看包装背面的配料表,往往排第一的是水,往后看可能会有糖、果木糖浆、浓缩果汁等其它成分,那么都是加糖的。”钟凯表示,“同学们应该选择纯牛奶,尽量少选择乳饮料或不选择乳饮料。” 目前,很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采取配餐的方式为学生供餐,在安全、卫生、餐食温度等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饭菜到同学们手里时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饭菜只是温温热,就是比较有风险的,如果还很烫,那就是相对安全的。” 钟凯解释,现在室外温度比较高,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相应加快,严重时可能会引起集体食物中毒,比如腹泻等。“所以大家拿到饭菜的时候要摸一摸,看看还是不是烫的,如果只是温温热,就要及时向老师反映。” 为了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15日起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疫情反复,经典中医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 下一篇:出国看病专家教你用食疗缓解关节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