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脱贫攻坚的“硬核之战”
时间:2020-06-15 18: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20-06-15 来源:长春日报 浏览:162 6月10日,榆树市八号镇七号村秦文国起了个大早,满脸笑容地收拾新院子,“新房子住进来,心里头有底,好日子来了!” 秦文国说,住在新房里冬天暖和,换季也不会返潮了。
从“忧居”到“优居”,秦文国的危房改造只是榆树市新一轮扶贫工作中的缩影。早在今年5月,榆树市便完成了177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接通了全市352个村卫生室网络读卡器,让贫困户不出村就能看病买药,并完成了全市1052名边缘人口的全面梳理排查……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榆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紧盯补齐脱贫“短板”,认真研究、迅速行动,先后开启“四个不摘”摸排行动和“百日会战”,创造性实施了“1266”工作法,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到6月末,榆树市仅剩的128户298人将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0月,贫困户清零。
动作快
27条措施密织扶贫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榆树绷紧扶贫政策的“纵线”,排布攻坚短板的“横线”,制订了27条推进措施,铺开了一张高密度的扶贫网。
大岭镇民主村平菇种植大棚内,蘑菇长势喜人,菌棒的制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通过27条措施,民主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我们通过与市里3家大型超市签订销售合同解决了滞销问题。”大岭镇党委书记周卫东说,目前摆放平菇菌袋6万袋,6月2日一天就销售了1000余公斤,收益将全部给村贫困户分红。
“27条措施是榆树落实国家及省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神提出的,主要明确了扶贫任务,在疫情下脱贫攻坚统筹兼顾、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加强‘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落实。”榆树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孙国珍说。
方法新
“1266”工作法深入人心
创新思维,强化保障,榆树实施了“1266”工作法,弓棚镇弓棚村“爱心超市”就是扶贫扶志的映射。走进超市,各种生活用品明码标价,通过学习政策和劳动兑换的“扶贫积分”成了唯一有效的“货币”。
“最初就想换积分买点家用的东西,现在成习惯了,到点就想去干点活、学学政策。”贫困户佘志忠从毫不理会到被动学习再到主动求学,摆脱“等、靠、要”,改变了生活。和佘志忠一样,如今,村里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想法已经退散,脱贫光荣、共奔小康已成为共识。
在“1266”工作法中,“1”是成立全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2”是组建市乡(镇)两级脱贫攻坚业务指导组;第一个“6”是调整“两不愁、三保障”六个专项工作推进组;第二个“6”是新组建的组织保障、督查督办、扶贫扶志、社会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六项专班。
摸排准
2046名干部下沉补足扶贫短板
“身体怎么样?收到分红了吗?”3月17日,榆树2046名市乡(镇)村三级干部深入一线,开展了“四个不摘”排查整改,当日一队摸排小组来到环城乡桂家村何雨青家中,对老人的返贫情况“望闻问切”。
摸排中小组分工明确。“问”生活、收入等基本情况;“看”米面油、明白卡等必备物件;“查”低保、养老保险、收入清单等档案信息;“记”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排查信息;“答”帮扶历史、致贫原因;“解”致贫、返贫难题。
“何雨青一家年人均收入超过了3800元,达到脱贫收入指标。什么原因返贫了?”小组成员核对“明白卡”时充满疑惑。在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小组成员询问了近40个问题,得知疾病成为何雨青一家返贫的“病根”,小组成员将问题记录在册,并初步拟定了针对性措施。
帮扶实
388个村“任务清零”不落一人
“他家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解决办法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疑问,新立镇扶贫办马希权来到三岗村贫困户马希龙家里详细了解,并给出“一户一策”的解决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