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保供,让“压舱石”更牢靠
时间:2020-05-18 20: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小麦苗情整体好于常年、春播面积稳中有增、生猪生产持续向好、涉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今年以来,安徽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业稳产保供,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夏粮丰收基础牢靠,粮食生产形势向好
——春播面积稳中有增,早稻较上一年扩大3.4万亩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疫情冲击下,把老百姓的饭碗端得稳当牢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尤其令人关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安徽省一手抓在地夏季粮油的田间管理,一手加快春耕备耕,做好春季作物生产落实,切实做好粮食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立夏已过,安徽省主产区冬小麦普遍进入灌浆期,长势喜人。鉴于小麦赤霉病的大发生趋势,前不久农业部门全力展开以统防统治为主要方式的集中防治,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全省15个小麦生产市已全部完成二次赤霉病防治任务,共防治8685.5万亩次。
据了解,全省共落实赤霉病防控财政资金6.28亿元,资金总额较上年总额增加4.23亿元。粮食大市阜阳强化要素保障,共投入各类植保机械4万多台套,实现二次防治“全覆盖”。资金的大幅增长,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都表明安徽省对抓好今年夏粮生产的高度重视。
夏粮是一年粮食生产的开局,夏粮丰收可以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对稳定农产品供应预期和市场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全省4300万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及常年同期,油菜面上苗情总体也好于去年,夏季粮油丰收已有扎实基础。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安徽省出台多项政策,加大激励力度,促进春播粮食面积提高。全省春播作物种植意向1322.2万亩,较上年增加7.6万亩,已完成89.2%。省级整合资金9037.5万元,专项用于恢复早稻生产,早稻种植意向250.3万亩,较上年增加3.4万亩,已完成95.2%。
“菜篮子”市场平稳有序,“四压”问题基本解决
—— 一季度生猪期末存栏1141.4万头,环比增长4.54%
“菜篮子”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菜农和农企,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前两个月份消费端不旺,家禽业损失较重,许多地方出现“鱼压塘”“菜压地”问题。随着3月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市场拉动、政策激励和行政推动下,生猪生产加快稳固,禽业发展逐步好转,销售逐步恢复正常。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数据,一季度生猪期末存栏1141.4万头,环比增长4.54%,其中能繁母猪107.9万头,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1.81%。生猪均价已连续9周下降、降幅达15.12%。
稳定猪肉价格事关每一个家庭的获得感。安徽省加快推进存量猪场增养补栏,新上生猪项目加快建设,出台一系列金融、土地等相关政策支持,开展生猪活体、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和育肥猪保险试点。今年安徽省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是年末存栏1331.1万头、全年出栏2654.5万头,通过稳定产能,以缓解市场上的供应紧张现象。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水产品价格总体平稳。3月份以来,因疫情带来的“鱼压塘”现象逐步缓解,渔业生产稳步推进,市场供应平稳。一季度预计全省水产品产量69.7万吨,同比增长0.4%,产值87.3亿元,同比增长0.4%左右。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稳步推进,全省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379.9万亩,新增62.4万亩。
蔬菜生产平稳有序。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全省一季度蔬菜产量373.4万吨,同比增长3.6%。一季度气候虽然出现几次冷空气过程,但总体有利于在地蔬菜生长发育,春夏季蔬菜播种育苗、设施蔬菜移栽定植总体顺利,全省蔬菜生产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猪压栏、禽压棚、鱼压塘、菜压田”等“四压”问题的基本解决,不仅对稳定“菜篮子”意义重大,对稳定农业生产,保持安徽省农民增收好势头不逆转也至关重要。
涉农企业全面复工,民生需求有效保障
——落实复工复产政策,累计发放贷款32.4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