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丰收牢牢抓在手中 陕西积极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
时间:2020-05-08 16: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小麦主产区蔓延。据调查统计,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是近30年来程度最重、面积最大的一年,对夏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小麦是陕西省两大口粮之一,也是夏粮的主要作物,常年产量占夏粮总产的80%以上,小麦能否丰产,事关粮食安全大局。
面对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安排部署。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推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重大病虫防控机制,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引领,带动群防群治。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面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行动,确保实现夏粮丰产丰收。
织密病害防控网
4月27日上午,在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项目全程托管示范基地,一台满载农药的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上空喷药。“昨天晚上接到监测情报员的报告,说屈家村的小麦生产基地部分田块又发现小麦条锈病,公司立即安排我进行再一次定点喷防。”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飞防员李磊说,该公司已经对所有托管的麦田实施过两次普防作业。
针对今年条锈病发生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大的特点,临渭区按照“打点保面,控南防北”的策略,分片分区科学制定防控方案,建立起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包联街镇、领导包片的责任机制。为了早发现、早防治小麦条锈病,临渭区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区上设条锈病防控信息联络员,各镇办分设镇级条锈病防控信息联络员,每村设一名条锈病监测情报员,建立起完善的监测网络,随时随地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并实行病情监测日报告制度,加密监测网点,加大监测频次,畅通信息交流,准确掌握本辖区病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小麦条锈病预警预报。
根据临渭区南部塬区条锈病早发生的实际,临渭区及时整合专项防控资金100余万元,并遴选出有一定规模的4家机防组织,分区域包联负责条锈病统防统治工作。对无人机飞不到的地方和发病中心,通过人工喷药进行补充防治,有效封锁发病中心,压低病源基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
“因为安排部署早、组织行动快,有效遏制了病菌扩散蔓延。”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长青说,截至4月29日,全区共完成防治面积83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42万亩次,群防群治41万亩次。经植保专家评估,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全区麦田长势良好,小麦亩穗数比上年显著增加,预测平均亩产较去年增产10%。
发挥新型主体作用
前些天,泾阳县桥底镇柴焦村村民昝麦香发现她家的麦田有少量麦苗的叶子发黄,她明白这是小麦得了条锈病,必须赶快喷药。4月16日,她在去买农药的路上遇到泾阳县键潍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武,便诉说了她家麦田的情况。刘武对她说:“你不用管了,我们合作社这两天正给麦田喷药,我让操作员过去,一会儿就把你家那点麦田喷完了。”
当天下午,昝麦香来到麦田,看着两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不到半个小时就给9亩麦子喷洒完农药,心里一下就踏实了。“过去给麦田打农药,要背着三四十斤重的喷雾器,得在地里熬上一整天,把人累得要命,还喷洒不均匀。今年让合作社的现代化设备代替人力,省时、省力,喷药效果更好。”昝麦香高兴地说,“今年春季雨水充足,尽管有条锈病侵害,但因防控及时,几乎没造成什么损失,看小麦的长势,今年的产量要远远高于去年。”
泾阳县键潍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农机经营和粮食种植,特别是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方面,为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经过近6年的滚动发展,该合作社在桥底镇储牛村以及周边村庄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以及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共经营土地1.86万亩,拥有大中型农机67台套,植保无人机10台,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8台,成为集粮食耕种、收割、植保、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项目实施中,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五统一’,实现了种子、化肥、农药减量,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效果,达到了粮食生产经营节本增效的目标。”刘武说,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以来,合作社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和科学的防控技术,不仅保证了自己经营的1.86万亩小麦不受损失,而且为当地400多家小麦种植户的1.2万亩麦田提供了防控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