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产业领军人物黄健: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百年企业
时间:2020-04-29 15: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家的成功并非只是单纯的机遇或者幸运,在站上“商业巅峰”之前,他们敏锐的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趋势,紧跟浪潮,创造或者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他们也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和改变,但终在坚持与智慧中走向成功。 纵观那些驰骋商场,独占鳌头的企业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这些“传奇人物”的名声里总是不乏特立独行、不守常规等字眼。在这些人物印象的背后更多意指的是: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不安分”的特质,不安分的他们在时代大潮中找到了规律和突破口。燕之屋创始人、董事长黄健便是其中之一。
(燕之屋创始人、董事长黄健) 1989-1997:黄健敏锐的商业嗅觉 一个“不安分”的转变,开启了黄健“不安分”的一生。 1989 年,大学刚毕业的黄健,被分配回户籍地柘荣县中学,任职高中数学教师。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稳定优厚的教师工作。可没多久,“不安分”的黄健,不甘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年轻而又热衷于冒险,向往去更广阔天地闯荡。于是他放弃人们口中的“铁饭碗”,到厦门一所韩资帐篷企业,担任品质管理部经理。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气氛在福建、广东一带格外浓厚,出国读书和出国打工蔚然成风。于是,黄健来到“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担任远东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频繁往返于新加坡和中国。黄健说道:“我当时20多岁,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很多冲劲,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去了新加坡,就想闯荡游历一番。” 一代燕窝行业翘楚的精彩履历,也从几年的异国闯荡中正式掀开新的篇幅。新加坡的周围环绕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优质的燕窝原产国。在这些地区,许多人将燕窝作为日常滋补品食用,在中国内地却鲜有人闻,大多售卖于药店,给消费者造成“燕窝=药”的刻板印象,限制了燕窝的食用场景。经过一番调研,黄健了解到燕窝的养生功效自古就被传颂,且相比人参、鹿茸等滋补食材,燕窝更为温和,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食用。更重要的是,相比动物类的滋补品,燕窝不需要杀生,对自然环境非常友好。看到巨大的蓝海市场后,黄健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打算。黄健当时分析,“中国的燕窝产量很小,人们基本只能在中药店买到,大家也不了解燕窝的具体食用滋补价值,只模糊地知道它是好东西。” 在黄健看来,燕窝自有一片天地,不该拘泥于药店销售,否则难以把日常滋养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1997年,他果断回国开始创业,独辟蹊径设立燕窝专营柜台,一时间“双丹马”(后更名为“燕之屋”)在厦门声名鹊起,销量惊人。
(燕之屋创始人、董事长黄健) 1997-2008:燕之屋开创先河 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北京召开连锁大会,黄健骨子里“不安分”的基因又在时代的号召下蠢蠢欲动。他敏锐地判断到这种加盟、连锁的业态将成为大势所趋,但这一提议并不被当时的股东高管看好,“只卖燕窝,如何撑起一家门店?”质疑之声随之而来。 “做企业,不冒险、不尝试,怎么知道输赢?”黄健说道。于是他力排众议开创了“专卖店+厨房”的模式,当天下单、当天制作、当天食用,帮助用户实现便捷的燕窝食养体验,“鲜炖燕窝,现点、现炖、现吃、现送”一时间成为客户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在18年后鲜炖燕窝风靡互联网的当下,黄健也被誉为“鲜炖燕窝创始人”。
(燕之屋鲜炖燕窝) 让目光领先于时代,让格局跳脱出当下。2008年,燕窝行业未有明星代言的传统,但黄健坚定认为名人效应会成为市场引爆点,他力排众议,用几乎公司的所有利润签约香港巨星刘嘉玲。又一次,“不安分”的黄健用瞩目成绩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果然“不老女神”的号召让燕之屋一炮而红,门店数量暴增,上市筹备也提上议程。 屡屡创新的企业格局,在黄健的带领下,燕之屋迅速发展为全国燕窝产业的领军企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燕之屋”第一次吃到了燕窝。 2008-2020:燕之屋的标杆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