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字实录)(6)
时间:2020-04-29 10: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二是举措实。在技术推广方面,我们针对疫情影响,推广了免耕播种、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打药等轻简化生产技术。在专家指导方面,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精准指导,比如康振生院士2月初就到田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进行条锈病防治指导。罗锡文院士到多地指导水稻机械化生产,忙的时候就在田头吃盒饭。在分区服务方面,针对中原粮仓、江南水乡、东北黑土地等不同区域的春季生产问题,提出管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是手段新。我们使用了新的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随时回答农民的问题。目前,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上,已有40万农技人员、7000多名专家在线服务,解答了600多万个春耕生产问题。我们推行了新的生产方法,加大机器换人、北斗导航作业等新技术应用,缓解疫情期间劳动力短缺问题。我们采用了新的传播方式,用长图、短视频传播新成果新技术,让智能机器人自动回答农民的常规问题,一批专家教授通过直播成为网红,这些方式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谢谢。
2020-04-28 15:55:03
羊城晚报记者:
这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游客人数锐减,乡村休闲旅游的形势很严峻,请问乡村休闲旅游目前的复工复市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推动恢复营业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谢谢。
2020-04-28 15:55:19
曾衍德:
乡村休闲旅游是乡村新兴产业,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一个选择。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一度停摆,行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
3月以来,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复苏。表现为“三稳”:一是复工复市率稳步提升。4月以来,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复工复市率超过60%,其中南方地区复工复市超过八成。二是接待游客量稳步增多。4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达到去年同期的三成。三是营业收入稳步增加。4月以来,经营收入达40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0%。
当然,目前乡村休闲旅游复工复市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复工复市,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第一,政策扶持推动。重点是落实好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税收、社保等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地方出台扶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
第二,提振信心拉动。现在看,一些消费者对疫情还有担忧,消费信心还需提振。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激励消费。比如江苏、浙江等地发放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券,让城乡居民“有钱”到乡村休闲。另一个是,休假鼓励。比如浙江、江西、河北等地试行2.5天休息制度,让城乡居民“有闲”到乡村休闲。
第三,创新业态带动。提升农家乐等传统业态,发展精品民宿等高端业态,探索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
春暖花开季节,正是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时候。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老锅老灶老味道、土生土长土特产、原汁原味原生态,我想这些将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谢谢。
2020-04-28 15:55:47
文汇报记者:
据了解,农民对于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有很迫切的需求,请问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农业农村部有哪些办法能够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谢谢。
2020-04-28 15:58:58
廖西元:
感谢您对农民的关心关注。农民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有迫切需求,为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帮助农民稳生产、打销路、找活干。一是推行更加灵活便捷的培训方式。把线下与线上培训结合起来,既办好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培训,也把课堂搬上电视、搬进网络、搬到直播间,今年将举办在线培训班1.2万期次以上。利用云平台让所有农民都可以参加云学习,灵活便捷地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二是开发更多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目前,我们已开发200学时在线培训资源,一些急需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等培训资源正在加紧上线。三是注重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带动能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以大户带小户。面向扶贫主战场培训产业带头人,特别要在 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面向留乡返乡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帮助他们补上技术技能短板,促进就近就地务农就业。四是加强参训农民的延伸服务。以培训为纽带,增强农民合作与互助,对接金融信贷和农产品电商等服务,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
2020-04-28 15:59:2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