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食品产业发展 四川出台10条硬核措施(2)
时间:2020-04-20 16: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三、夯实食品安全基础。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监管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检查、体系检查、飞行检查、抽检监测、稽查执法、信息公示、投诉举报等手段,督促企业认真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健康管理、生产经营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严把原料进货、生产过程控制、成品出厂检验等关口,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全面夯实“川字号”食品产业发展基础。鼓励开展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开展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推动“三小”提档升级。支持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强化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完善市场监管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依托政银合作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优化“政务+金融”营商服务。持续推动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电子化,指导企业融资、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快速办理企业申请的动产抵押登记事项。对重点食品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提前介入,主动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许可审批、计量器具检定、标准化服务、质量认证等事项的帮办服务。强化省民营办牵头作用,畅通投诉举报和企业维权渠道,认真受理企业诉求,保护好企业合法权益。
五、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0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打破地方保护,消除行政垄断。清理废除妨碍中小食品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依法制止和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中小企业公平竞争行为。严格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市场价格违法、产品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假冒、不正当竞争和广告违法行为,坚决铲除“劣币驱逐良币”的土壤。深入开展保健食品“五进”科普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提升识假辨假能力,正确认知保健食品,明白放心消费。
六、规范办理投诉举报案件。以“两超一非”和食品标签标识类投诉举报案件办理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定,明确案件认定标准和办理流程,对举报反映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情况及时核查处置。规范投诉行为,对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不予受理。根据生产经营者提供的情况及时发现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涉黑涉恶线索,并移送本单位扫黑办处理。
七、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对故意隐瞒真实信息、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列入异常名录,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形成奖惩分明的信用评价导向。紧盯问题较多、消费者关注较高的重点业态及既往抽检不合格企业和产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对信誉度优、抽检问题较少的食品企业,适当减少产品抽检频次和数量。
八、强化企业技术支撑。推进四川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并不断完善风险监测、精准监管、应急指挥、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着力提升食品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加强食品产业大数据分析,引导属地政府和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府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有序向企业开放共享食品实验室,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中小微食品企业发展行动,适当为中小企业减免检测费用。稳步推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发展,支持鼓励并购重组,组建技术联盟或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提升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能力,打造检验检测服务品牌。鼓励企业注重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推动产品提档升级。
九、提升专家服务能力。发挥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在食品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食品供应全链条质量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性难题。支持和鼓励专家开展科研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专家广泛开展论坛交流、科普讲座、公益宣传等活动,大力倡导健康营养饮食消费,帮助企业推介“川字号”特色食品,为四川优势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强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建设,定期组织专家进企业、走基层活动,面对面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支持行业专家加强巴蜀饮食文化研究,大力塑造、提升、宣传川酒、川菜、川茶等川字号品牌,增强川字号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湖北老河口王甫洲:农民抢抠花生
- 下一篇:火爆韩国社交网络的圃美多热狗棒中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