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

  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第七届)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协办。


  此次会议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


  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将如期实现目标,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将得以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新成效。


  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产保供,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和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水稻、小麦不断调优品种结构,播种面积将适当调减,优势产区玉米产能将得到巩固提升,“镰刀弯”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稳中略增,三种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近14.2亿亩(9467万公顷)、口粮播种面积8亿亩(5333万公顷)左右。


  大豆振兴计划将继续深入实施,大豆面积有望再增加200万亩(13.3万公顷)以上。棉花面积预计稳定在5000万亩(333.3万公顷)左右,油菜播种面积预计增加,特色油料生产有望不同程度增长。


  年底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猪肉产量预计下降,禽肉等其他肉类有望继续增长,肉类供给结构将得到优化。奶业提质增效明显,水产健康养殖较快发展,绿色优质安全产品供给增加。


  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消费需求的优质化、绿色化、个性化、营养化趋势更加明显。优质专用稻米和小麦口粮消费较快增长,特色食物植物油、优质特色水果、绿色安全蔬菜等消费需求强劲,牛奶、禽肉、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畜产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加工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水果、马铃薯、豆制品等加工消费分别增长3.9%、1.8%和2.0%。


  农产品贸易保持增长趋势,肉类进口量大幅增加。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猪肉产需缺口扩大,进口量预计比上年增长32.7%,达到280万吨左右,禽肉、奶制品进口量分别预计比上年增长7.5%和3.3%。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减少,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预计不同程度下降。


  农产品价格预计总体趋涨走势,部分品种高位震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稻米、小麦价格预计小幅波动,存在国际价格传导风险,玉米供需关系偏紧预计价格总体走强,大豆、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际因素预计更加突出;猪肉价格高位趋涨风险加大,并带动畜禽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蔬菜水果价格预计波动较大,季节性因素和突发性事件影响依然存在,区域性、品种间和品质上的价格差异也将更加明显。


  未来10年,增产保供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10年,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短缺品种和契合消费者需求产品供给不断增多;口粮品种结构持续优化,面积稳中有降,单产增长推动稻米、小麦产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小于1.0%;大豆和奶类产量年均增速在3.0%,玉米、水果、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在2.0%~3.0%,猪肉、牛羊肉、食糖、蔬菜、马铃薯产量年均增速在1%~2%。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饲料粮消费和工业消费持续增加。人口增加带动口粮消费继续增长,未来10年稻米和小麦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2.4%、11.8%;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粗粮饲料消费和大豆压榨消费持续增长,玉米和大豆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18.7%、14.5%;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动物性产品消费需求增加,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品国内总消费量分别预计增长20.7%、8.9%、39.5%和9.8%。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