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餐饮涨价博弈(2)
时间:2020-04-13 11:3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另外,有消费者认为,“以疫情为借口,餐厅涨价无异于杀鸡取卵”;也有消费者认为,现阶段餐饮企业的房租、食材、物流成本上涨,因此能理解企业涨价的行为;也有消费者更为关注餐饮企业此次涨价是暂时行为还是长久举措,并表示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各类政策的扶持,因此无法接受借此长期涨价。
餐企
风波下不敢实施涨价计划
目前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海底捞和西贝,暂时不再就涨价事件多做解释与回应。但正如楚学友所述,餐饮企业涨价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上涨,那么餐饮企业复工以来的成本是不是上涨了?涨在哪里了?北京商报记者也就此联系到多家餐饮企业。
对于成本上涨的程度,在采访中,不同的餐饮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部分餐企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与疫情之前相比,目前堂食运营成本明显上涨。北京龙人居水煮三峡鱼连锁酒楼总经理表示,目前龙人居旗下的7家门店已经开始开放堂食营业,现阶段防疫工作仍然是餐厅经营的重点,门店部分成本来自疫情防护方面。
此外,一位主营粥类产品的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恢复堂食远远不能缓解疫情给餐饮企业造成的损失。因为销售量难以提升,但各方面成本却仍然存在,是导致目前餐饮企业难以应对的根本原因。
“其一,作为连锁餐厅,很多门店其实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房租减免福利,很多房东甚至在整个疫情期间也并没有减免房租;其二,目前社保减免的政策对于营收微薄的餐饮企业是杯水车薪,这点也是目前几乎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连锁餐企都面临的压力。”在谈及此次的“涨价风波”时,该品牌负责人直言,在“涨价风波”之前,该品牌也制定了相应的涨价计划,但是由于目前“涨价风波”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因此企业暂时“不敢”涨价了。
北京商报记者就上述负责人提及的有关政策落实的问题采访北京市商务局,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嘉和一品目前已感受到食材成本上涨的压力,但是目前并没有涨价的计划。而旺顺阁方面则表示,堂食复工后并未感受到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有不少餐饮企业反映,目前企业的一部分成本压力来自于外卖平台的佣金,并希望平台能够适量降低佣金以缓解餐饮企业眼下的经营困境。
上游
需求减少致菜价走低
对于部分餐饮企业反映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新发地了解到目前食材价格走势。新发地寿光蔬菜大王秦永军告诉记者,今年蔬菜整体价格比往年略高,主要受气候影响,不同的蔬菜品类会有不同的价格波动。
根据最新披露的蔬菜价格走势,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继续波动下行。4月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2.38元/公斤,比3月27日的2.47元/公斤下降3.64%;比去年同期的2.91元/公斤下降18.21%。
据了解,本周菜价下降,仍然是季节性下降。拉动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叶类菜价格继续下降,茄果类蔬菜的价格也在下降;冬储蔬菜在新菜大量上市以后,价格受到打压,也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幅。
目前,部分蔬菜价格仍然波动,豆角类蔬菜和椒类时涨时落,这部分处于南方产区的蔬菜逐渐退市、北方产区蔬菜还没完全占领北方市场,交接过程中价格出现起伏。已经完成交接的蔬菜则价格降幅相对大一些。预计后期菜价还会继续下降,冷棚生产的蔬菜完全取代暖棚蔬菜、露地生产的蔬菜完全取代大棚蔬菜以后,价格还有继续下降空间。
此外,猪肉价进入下行通道的主要原因是毛猪产能的恢复,上市量稳步增加,就使得价格失去上涨的动力。同时,近期肉价下降还有一个原因是需求不足,毛猪在圈里也出现了积压。
北京商报记者从新发地了解到,蔬菜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另一个原因是消费还没有恢复到常态,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北京地区的餐饮企业大多都还没有营业,即使营业,大多也是以外卖为主,餐饮企业从批发市场采购的数量明显不足。这也使得近期蔬菜的价格在近五年同期中处于中间偏下的位置,还是处于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常州长江多台GMP海苔专用烘箱热销市场
- 下一篇:回归市场,便无所谓同情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