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如何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2)

  张堰村总共种了500多亩茭白,散户就有100多户。“这张卡的最大好处在于,哪批茭白是哪家生产的,门儿清。以前虽然也做记录,但到了后头,往往又变成了一团浆糊。现在厘清后,品质有保障,我卖出去有底气,也更有竞争力。”喻健康说,再过20多天,茭白就能上市,他对行情很有信心。

 

  在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金星看来,首批10个试点村,之所以很快就办理了2400多张“主体信息卡”,并且得到迅速运用,原因就在于破除了“大户带小户”中的痛点。

 

  “大户的带动能力很强,但也怕质量出问题,砸了招牌。有了信息卡后,既方便管理,又能加强品控,对散户形成监督和约束。同时,对管理者来说,则可以把散户小户纳入监管范围,有效堵住监管盲点。”孙金星说。

 

  呼唤更多市场认可

 

  在余杭中山路上的农贸市场里,记者看到,一位市民购买了26元的蔬菜后,摊贩从机子中打出一张小票,上附二维码。手机一扫,产地、经销商、销售点等信息清晰可见。

 

  信息卡的根本作用在于落实主体责任,而呈现形式则是合格证。现在在余杭,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以后,摊贩只需用简易的设备,就能快速打印合格证。另外,余杭还探索将支付和追溯功能合二为一,市民扫码支付就能获得电子追溯信息。

 

  虽然小散农户的产品流通复杂,在技术路径上,一码贯穿地头到餐桌,如今已可实现。周平坦言:“但目前很难推,原因在于消费者普遍对合格证缺乏认知。如果以后买菜时,人人都主动索取合格证,这种效应马上就会传导到前端各个环节。”

 

  据了解,作为一项地方探索,余杭尽管有所突破,但仍面临着不少困阻。比如,将小散农户纳入监管范围,缺乏法律支撑;农业投入品实名购买,同样缺乏法律依据;合格证市场准入,目前仍存在断点;而农产品属于大流通,地区之间互认也不具统一标准等。

 

  不过,在现行框架下,余杭正努力深化这项探索,除了今年将扩面至全区,还准备在内生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平台,构建地产农产品全覆盖、全流程监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方面,我们会加大在消费者群体中,对合格证的宣传力度,争取得到更多认可。另一方面,让质量有保障的、可追溯的农产品,借助品牌化体现差异化价值。通过推行农产品合格证提升产品竞争力,各个环节就会有内生动力,这件事定能可持续地推进。”叶维军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