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居家防疫,专家教你口腔护理

   日期:2020-04-07     作者:文/潘锋、黄炳    浏览:157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国内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全球疫情趋于严峻,口腔颌面部处于消化道与呼吸道的起端,口腔和鼻腔与外界相通,容易遭受病毒侵袭。儿童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疫情期间,居家出行不便,如何科学地护理口腔? 

 

  中国科协邀请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国瑶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卫婕,为家长和孩子科普不同年龄段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

 

  婴幼儿期:需做好消毒

 

  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婴幼儿龋齿,亲喂母乳时应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瓶喂母乳或人工喂养时,奶瓶不要偏向一侧,不要紧压宝宝上下颌。喂奶后用少量的温开水清洁口腔,每日早晚可用清洁的纱布或者乳胶指套蘸清水清理宝宝的牙龈、腭部并按摩牙床。家长避免给宝宝口对口喂食和共用餐具。

 

  3岁以内建议含氟牙膏的使用量为一小片,应由父母、长辈帮助孩子刷牙,采用圆弧刷牙法,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口腔护理重要性的意识和理念。建议家长选购牙膏时,参考我国含氟儿童牙膏量氟离子浓度应在0.05%~0.11%之间。

 

  婴幼儿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原发性疱疹性口炎、鹅口疮,家长无需过分恐慌,此类疾病有自限性,经过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同时家长应做好婴幼儿手卫生要求,玩具、奶瓶等间接接触物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可用开水蒸锅煮15分钟。

 

  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的乳牙已基本发育完全,应选择适合的儿童牙刷和含氟儿童牙膏,牙膏量为绿豆大小,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至少3分钟。4~5岁是乳磨牙邻面龋坏的好发年龄。因此,刷牙后清洁牙缝之间的食物残渣,对预防龋病至关重要。

 

  该阶段儿童咀嚼能力有限,爱吃高糖以及软性食物,此类食物不仅含糖高而且粘稠性强,易发酵产酸,利于细菌繁殖。家长应该在这个时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如选择合理的食物与摄入量,并了解用餐间隔,而不是单纯的禁止吃某种特定食物。

 

  学龄前期儿童活泼好动,多因玩耍不慎跌倒引起乳牙外伤,导致牙齿松动、折断等情况发生,严重时可能影响后期恒牙发育和正常萌出,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岁后乳牙全部萌出建立咬合,不正常的咬合关系会导致孩子面部发育异常,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正规口腔医院正畸科,做一次矫正筛查,看是否有异常需要早期矫正干预治疗。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科学刷牙

 

  6~12岁时,乳牙开始更换,长出恒牙,称为替牙期。这期间要注意加强咀嚼,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替牙期的牙刷、牙膏应逐步过渡到成人型,牙膏用量为豌豆大小。

 

  12~18岁,所有恒牙都已基本萌出,属于恒牙列期,共28~32颗牙。青少年应使用成人牙刷和含氟牙膏,至少早晚刷牙各一次,每次至少3分钟。

 

  家长应鼓励并引导孩子养成科学刷牙的良好习惯,让刷牙成为孩子起床后的第一件事、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

 

  替牙期,孩子会经历牙齿不齐的“丑小鸭”阶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暂时性的,之后牙齿们会“各自归位”。但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增生引起的儿童张口呼吸、咬唇、偏侧咀嚼,吮手指等不良的口腔习惯可导致颌面部发育畸形,如出现这些问题都应该及早看牙医进行早期阻断治疗。

 

  此外,若恒牙萌出后仍排列不整齐(12岁左右),需要去看正畸医生进行治疗,此时正是正畸治疗的黄金时期。但如果孩子颌面异常,如“地包天”等,则需要尽早看牙医,早期干预效果会更好。

 

  利用好牙线、冲牙器

 

  乳牙期和换牙期间,孩子牙齿容易有牙缝,这是牙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间隙,但是食物碎屑和沉渣容易塞在牙缝里感到不适,还会有臭味。很多孩子常常不自觉地用小手伸进嘴里,抠牙缝。

 

  这个动作既不卫生,也无法解决塞牙问题,还容易导致牙齿邻面龋坏,即相邻两颗牙齿“肩靠肩”的地方被蛀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