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勇于创新 各地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2019年,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努力,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综合各地省级平台建设和追溯制度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广东在国家平台推广和省级平台应用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追溯工作。省级层面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6年)》《广东省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推进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助机制。福建颁发了《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使农产品追溯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四川将追溯工作纳入省现代农业园区认定、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考核认定评分细则,与商务、市场监管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落实措施》,建立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将重要农产品在国家追溯平台实施追溯管理纳入落实措施清单中。从省级层面推动追溯,有利于各级各部门形成统一合力,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追溯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2011年以来,四川省累计投入7390万元,支持234县(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同时明确要求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要拿出资金用于追溯工作。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以来,四川已累计安排2400万元用于支持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及推广应用,主要用于设备配备、业务培训、督促指导等。2018-2019年,江苏省级财政共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经费1.15亿元,用于支持各市县开展追溯、补助企业追溯基本设备。重庆市选取追溯示范企业每年给予1-2万元补贴,辖下石柱县每个追溯注册企业5000元补助,注册并使用二维码进行实质追溯的给予1万元补贴;北碚区要求认证企业除注册外必须在追溯平台上填报数据才能获得“三品一标”补贴,并将追溯工作纳入监管日常检查内容。通过加大追溯投入,充实各级追溯工作经费,减轻企业追溯负担,加快了追溯工作的推进步伐。

 

  三是创新制度机制。四川省部分县(市、区)通过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追溯管理协议,明确追溯任务、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激发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积极性。北京、海南等地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为农业企业提供追溯信息采集录入等服务,方便中小企业使用追溯平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重庆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兼顾畜禽产业,每年选取几家企业进行农产品追溯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山东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对韭菜产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与市场销售资格证制度“双证制”,探索非电子化追溯模式;广州市开展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探索构建种养殖环节与市场销售环节监管衔接机制。佛山市高明区实施“大数据监管”,整合农业、市场监管部门的农产品快检数据资源,构建从种养殖到市场环节“互联网+快检”体系,实现监管信息共享。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切实解决农产品追溯过程中企业动力不足、部门协同不够、追溯需求多样等问题。

 

  四是狠抓政策落实。四川省成立追溯品牌科,落实专人专岗,安排专人负责追溯工作,制定《国家追溯平台主体注册及审核操作指南》《国家追溯平台操作规范及业务流程》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国家追溯平台应用制度化、规范化。贵州制定《贵州省推广应用国家平台基地巡查应用指南》,强化部署调度,定期通报各地推进情况;海南除落实部“四挂钩”政策外,还将农产品追溯与海南省发展资金挂钩;福建给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扶持,发放标签,坚持线上巡查与现场检查、调研结合,将追溯纳入市县监管部门绩效考核,加强督促与核查。陕西严格落实“四挂钩”要求,追溯覆盖率达不到80%的省级农安县,坚决予以通报摘牌,参加各大展会产品必须可追溯,必须在展会上宣传质量追溯,形成了平利绞股蓝、留坝蜂蜜等一批追溯典型。

 

  五是突出宣传培训。四川连续4年举办全省追溯体系建设业务培训班,对全省各级工作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实地指导、远程服务、制作操作视频等方式,加大对全省生产经营主体国家追溯平台的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年均培训1000人次以上。广东各类农业农村部门累计举办培训班83期,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追溯主体人员5000多人。江苏仅2018年就组织7期培训班,培训主体1347家。安徽实行月度汇报制度,加大追溯法律法规政策宣贯,利用农业专业展会,大力推介追溯产品;陕西加大追溯宣传力度,先后和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纸媒合作,报导陕西追溯取得的成效,利用农资下乡、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发放追溯宣传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