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间套作是否该退出历史舞台 这项技术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2)
时间:2020-03-30 17: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根据玉米需氮量多、大豆根瘤菌固氮特性,团队还自主研制专用缓释肥与播种机,创制播前封闭除草、苗期茎叶分带定向喷药相结合的化学除草新技术。“这是我们在绿色农业上做出的突破,提高土地产出的同时,降低农业污染。”团队成员雍太文说,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病虫草害防控率达8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5%—40%,农药飘移率降低15%—20%,并有效解决了田间单双子叶作物不能同田除草的世界难题。
建示范样板,让模式在全国落地开花
各种技术的成功实现,让杨文钰和团队信心倍增,大踏步地推动技术从试验田走向农田。“传统思维下,我们所做的任何成果都会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只有建立高产示范样板,才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看法。”杨文钰说。
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平台,杨文钰和团队在四川建立了川中、川东北及川南三大核心示范带。2009年四川乐至县万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43.7公斤,印证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上的成功。2011年,“西南华南间套作食用大豆生产区”被列为我国大豆三大优势产区之一。
“四川发展套作大豆成功了,我们能否根据此理念在黄淮海及东北玉米主产区也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呢?”带着这个问题,杨文钰和团队着手开展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在黄淮海及东北地区的研究与示范,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建设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实现玉米亩产与当地净作玉米相当,大豆亩产10—130公斤。
在示范验收中,多位院士专家给予极高评价,认为该技术模式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技术优势,集种养结合、合理轮作和绿色增效于一身,特别是种管收机械化的实现为大面积推广创造了条件,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新选择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因为出色的表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续11年入选国家和省主推技术。随着各级政府的推广,以及玉米和大豆种植一线的需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在我国迅速落地开花。目前,该技术模式在四川、重庆等19省(市)已累计推广7000余万亩。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越南査鱼行业:将挑战化为机遇
- 下一篇:基因组学助力芸薹属抗性基因挖掘与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