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到2025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将稳定在400万亩左右
时间:2020-03-26 20: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5日讯 闪电新闻记者从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苹果产业传统优势,加快苹果产业改良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山东苹果品牌,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强调,山东要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苹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省。到2025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1100万吨,亩均效益增加500元以上,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现代栽培模式果园发展到120万亩。
《计划》指出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项重点工程,包括:实施品种更新换代示范工程、实施栽培模式示范提升工程、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实施加工增值增收工程。
实施品种更新换代示范工程
加快名特新优品种示范推广,深入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每年在苹果主产县(市、区)扶持建设1个单体面积100亩以上的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园,全省总量控制在10个左右。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苹果新品种创制,整合设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的优势科技资源,推进省级仁果类果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对经过品种登记、生产中有一定栽培规模的新品种进行再评价,制定发布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指导性意见。
实施栽培模式示范提升工程
示范推广现代栽培模式,每年建设单体面积不少于200亩的省级现代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若干个,总规模1万亩左右,带动全省新发展现代栽培模式苹果园10万亩以上。改造提升传统栽培模式,每年建设单体面积不少于200亩的省级传统栽培模式改造示范园若干个,总规模1.5万亩左右。到2025年,全省完成适龄郁闭果园改造提升任务150万亩。按照“三改三减”(改品种、改树形、改土壤;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的技术要求,实施土壤修复改良、减产补助、品种更新等项目,支持果园水电路渠建设、防灾减灾设施配套等,提高传统果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省现代果园灌溉、喷药、施肥、割草等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节水50%,节肥节药30%以上。
实施科技支撑工程
加快苹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省力化疏花疏果、果园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果实免套袋栽培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方面开展集中攻关。建立健全果业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依托烟台农科院加快山东苹果·果业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省农业良种工程、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等适当向苹果产业倾斜,集成完善一批标准化生产、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系列综合配套技术。加快中东欧果树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建设,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苹果生产管理模式和栽培技术。加快苹果采摘、田间管理、产后加工等机具装备的研发生产,大力推广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着力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苹果机械化管理体系,实现果园管理的全程机械化和采收半机械化。
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政策,鼓励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发展苹果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大型苹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果品生产基地,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等成功做法,发展一批苹果专业合作社。鼓励果农通过转包、互换等方式,发展一批苹果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壮大果农经纪人队伍,支持发展苹果协会,探索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等既适应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又适应规模化经营的产业服务方式,推动公益性服务体系与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机衔接。到2025年,全省培育壮大苹果种植经营面积3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0家,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实施品牌培育提升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