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防疫”能否推动“餐桌革命”?(2)
时间:2020-03-23 11: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坦言,分餐制使餐具、服务人员和服务要求相应增加,必然会增加餐饮企业运营成本。除此之外,餐饮行业内有一句话,“一烫顶三鲜”,分成小份菜凉得快,影响菜品口感与品质。
目前,分餐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厨师分餐,由服务员送给每位就餐者进食;第二种是服务员分餐,将菜点成品分配给每位就餐者;第三种是就餐者自行使用公筷公勺分取菜点成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
北京市商务局生活服务业处处长王智勇建议,有条件的餐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要求,提供分餐制用餐服务。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合餐式就餐习惯,目前全面推行分餐制尚存在一定难度,采用公筷公勺的形式,则是一种简便易行又容易为大众接受的健康就餐方式,能够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传播。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分餐制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和器皿设施等,适合于包间服务、高档宴会。公筷公勺制是消费者的习惯和理念问题,无论哪种形式,都将倒逼餐饮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经历过此次疫情,多家餐饮业负责人明显察觉到了顾客的变化。孙民忠说,“即使不提醒,大多顾客也会相互要求用公筷公勺。希望这种好习惯,疫情结束之后也能保持”。
文明饮食倡议需多方合力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等业内专家看来,分餐制不仅有利于卫生健康,对于餐桌文明也是一种新风尚,越来越受到餐饮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此次疫情凝聚了培育健康饮食习惯的社会共识,或将增加分餐制的市场比例。
随着倡导分餐制、公筷公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政策层面上,多地省市政府和行业协会陆续出台地方标准。
北京市商务局日前发布新版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提出就餐人员不得面对面就餐、餐桌间隔要在1米以上等具体要求。这项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特殊举措,对于改善餐饮业服务、改进个人就餐习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具体到操作层面,王智勇建议,公筷公勺可在外观体现差异或带有专用标识,将管理落实到出餐、上菜、洗消等全环节服务流程。对于火锅等必须在餐桌熟制的餐饮服务,应提供专用“生料公筷”。为引导消费者自觉使用公筷公勺,餐厅可通过公告牌、电子屏、餐桌提示牌、电子点菜系统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韩明建议,餐饮企业可根据不同业态和规模,采用“分餐位上”、“分餐公筷公勺”、“分餐自取”等科学多样的分餐模式,优化全社会科学膳食、卫生健康的进餐方式,提升行业抵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议餐饮企业在厨房设施、炊具选用、餐具配置、原料采购、菜单菜点设计、人员培训等重点方面进行创新设计,重构服务流程”。
丁刚强建议,当前还需要从卫生健康这个角度更大限度地倡导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制,有针对性地宣传疾病防控理念,逐步形成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彭华强看来,“分餐制”不仅意味着服务和理念升级,还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疫情过后,人们会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对食材选择、菜单搭配、餐桌礼仪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制的倡议出台恰逢其时,对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消费新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此次疫情,更坚定了餐饮企业全面落实公筷公勺制的决心。
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逐步形成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