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二月,辞别旧年和这些谣言(2)

  曾任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的罗成德教授告诉媒体,这些孔洞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微地貌,名为“蜂窝岩地貌”。干旱沙漠中的湖泊或者水塘,在烈日照射下,储水蒸发,浓缩成咸水,最后干枯,盐分就保存在岩石中,导致红砂岩有的层位含易溶的石膏、芒硝之类的盐分就多,这样的岩石风化时,表面就会形成一些孔洞,这就是蜂窝岩地貌的成因。据罗成德介绍,全国以丹霞地貌著名的贵州赤水、四川古蔺黄荆和广东丹霞山等地,都有这种蜂窝岩地貌,它们的规模和孔洞直径比乐山大佛景区山体上的都要大得多。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表示,由于岩壁并非文物,并无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触摸,同时游客的触摸是否会导致岩壁风化加速也无科学论证,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虽然是一起乌龙事件,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眼见耳闻的并不一定属实,文明出游才是最美的风景。

 

  谣言四 30年后再也吃不到巧克力

 

  一说到多少年后有些东西会消失,人们心中总会泛起一丝失落。最近,一些媒体带来了一则坏消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30年后巧克力可能要走向灭绝。如果全球变暖的步伐持续行进,将导致生产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树在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越来越难以生存。

 

  “可可树喜生在温度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要求栽培地区年平均温度22.4至26.7摄氏度,月最低平均温度15摄氏度,绝对最低温度10摄氏度,雨量1400—2000毫米,怕大风和积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付鹏说,因30年间全球气候变暖便导致可可灭绝的说法未免过于武断。

 

  他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对可可属物种产生影响,但更多的是干旱或洪涝带来的危害,气温本身不是问题。“其实,可可在我国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大棚内也有栽培,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即可。”

 

  “这是美国海洋大气气候组织专家的一个预测,在未来30年里,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需要大量水分的可可吃不饱水而产量大跌,最终会导致人类吃不上巧克力。”朱毅说,而科学家们已经先天下之忧而忧了,他们正在对可可树进行基因编辑,让它们能够耐热抗旱,所以吃货们应该不用太担心未来享受不到巧克力的甜蜜滋味。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