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李光玉:新冠肺炎疫情对鹿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3)

  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鹿业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连锁影响,依次体现在产品销售不畅、物流运输困难、企业资金链紧张、贷款偿还压力大、生产物资缺乏、员工复工率不高、成本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对策建议

 

  (一)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调查显示,仅有7%调研对象表示当地已出台扶持政策,帮助鹿相关企业渡过难关。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鹿业相关融资优惠和资金补贴政策,通过提供贷款优惠、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同时,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解决滞销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企业要正确研判市场变化形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布局,合理安排产品结构。

 

  (二)对鹿品种分类管理,规范家养鹿管理部门

 

  近期《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及其解释表明,家养梅花鹿多个品种及地方品种已进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建议对鹿进行分类管理,尽快明确管理部门,不再多头管理,把家养鹿和野生动物分开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急需建立切实可行的鹿群登记制度和可追溯体系

 

  建立普查登记和良种登记制度,切实保护野生种群,充分发展和利用人工繁育种群。将现有人工繁育种群进行全范围的普查登记。同时,建立鹿产业的溯源系统,持续推进无抗养殖示范区建设,号召政、产、学、研、资等单位一起参与,确保流转和交易中的鹿和鹿产品来源于人工繁育种群,以促进鹿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四)将人工繁育鹿茸纳入药食同源管理

 

  建议将鹿茸纳入药食同源管理范畴。由于国家对鹿茸、鹿骨等4类产品禁入食品领域的限制,给新西兰等国外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对鹿业的健康发展冲击很大。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驯鹿茸走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相关部门执法责任,进一步规范国内鹿茸市场。

 

  (五)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完善鹿业标准体系建设

 

  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与鹿携带病毒的内在联系,严格管理鹿养殖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明确鹿茸及副产品内在品质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系;开展鹿产品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建立鹿产品的可食用标准;建立全新的鹿茸质量等级标准,不能只凭外观评价鹿茸价格,要区分梅花鹿茸和杂交鹿茸,散养的和圈养的;制定养殖场的卫生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防疫防控的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养殖卫生环境,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培训和监测防控,防范疫病风险。(通讯员 王冬昭)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