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疫情下,进出口农企还好吗?(2)

  在海通总厂,还有三成产能没法“跑”起来。为啥?答案是缺工人。以旗下一家本地分公司为例,800多名工人中,近七成来自外省。截至2月27日,仍有300多人未能返岗,主要是因为省际之间的公共交通仍未完全恢复,加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一。

 

  对此,当地政府正想方设法,通过提供包车服务、打通企业之间的信息网,前往主要劳务输出地接人。当然,在返工后的防疫措施方面,政府也同企业形成合力。

 

  当前,银河食品公司面临着同样问题。580名员工中,节前留厂的有100多人,再加上本地员工100多人,复工初期算是挑起了大梁。尽管在政府帮助和自行返岗的双重努力下,已有不少员工返岗,可仍有100多人无法返岗。

 

  “目前,政府正积极帮助与有关地方对接沟通,企业也临时组建了服务中心。”毛国良说。

 

  三问:产品出得去吗?

 

  方路茶业是一家专门从事茶叶加工与出口的企业,3亿元的年产值中,2亿元来自干茶,剩下则是茶粉等深加工产品。其出口美国的茶叶,一度占到全国出口美国茶叶总量的60%。如今,方路茶业将业务重点转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方路茶业以加工夏秋茶为主,加上工人本身就不多,可也有“烦心事”。眼下,最大的麻烦就是海港出货。前期,受疫情影响,很多集装箱司机无法及时到岗;如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疫情,有的船只班次或延迟、或取消。这对冷库仓储、资金流动、货物按时交付等都提出了巨大考验。

 

  记者采访的几家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几乎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有的因为无法及时安排装运,导致冷库“爆仓”,进而影响产能恢复;有的春节前进来的集装箱,仍滞留在港口无法清关;还有的无法卸港,面临转港或退运,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有些企业,已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存在订单和客户流失的情况。

 

  比如,在海通食品公司,本应在2月初就发至日本、美国的产品,平均耽搁了半个多月,到了2月17日才陆续发出;在银河食品公司,十多个货柜的进口青豆,至今仍滞留港口。而自春节至今,由于茶叶出口加工厂不能按期开工,原签订的出口订单,特别是西方国家订单,不能按期交货的不在少数。

 

  浙江是绿茶出口量最大的省份,去年占到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近一半。这其中,浙茶集团的出口量就占到全国的近10%。浙茶集团的董事长毛立民,同时还是浙江省茶叶协会的会长,他分析,出口企业的春茶采摘、加工集中在四月和五月,较国内内销名优茶企业启动晚,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但如果短期内不能完全控制住疫情,将对全年出口春茶的生产与销售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疫情期间,国际茶叶委员会和摩洛哥、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茶叶协会负责人以及国际茶界友人纷纷致信,表示将共同克服困难。”采访末,毛立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帮助出口茶企与相关茶叶进口国沟通取消或降低限制性规定,对出口茶企因疫情影响给予相关税收减免、茶叶收购资金放贷等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