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野味”、分餐制 中国人更“讲究”了
时间:2020-02-27 19: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珍野味”有一种特殊的喜好,疫情之下,越来越多人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饮食习惯;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传统合餐制较为普遍,疫情之下,从“一盘菜”到分餐制,很多家庭经历了一场“就餐方式改革”……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道幕布,拉开了中国民众卫生意识和观念启蒙与转变的序幕。
食“野味”·从特殊喜好到呼唤饮食“文明”
“才食广东鼠,又食武昌獾。贪婪吃黄鼬,富贵品胎盘。”疫情下,吃“野味”被推到舆论“风口”,引发大众齐声喊打。
综合中新社、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珍野味”有一种特殊的喜好,不少中国文学经典中都有对中国人这种偏好的描述。《红楼梦》就呈现了当时贵族的饮食风尚,比如置办年货时,少不了獐子、狍子、熊掌、野鸡、鹿肉、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野生动物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致病。一些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认为,红楼中人易得病,如林黛玉的肺病、晴雯的疑似肺病、巧姐的天花、贾珠的早夭等,或与贾府爱食山珍野味有关。
现在,中国人普遍接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此次疫情暴发以来,种种证据也指向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
疫情之下,中国立法机关24日先行通过一个专门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根据工作安排,中国还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动物防疫法,并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法草案审议和修改完善工作。
很多社会力量也积极行动。腾讯进一步提升了网络非法野生物交易信息线索收集机制,并牵头制定了《网络平台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控制规范要求》团体标准。去年,“企鹅爱地球”举报平台接到用户有关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举报信息达6000条。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助力和用户教育,倡导行业和公众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消费方式、饮食习惯和生态民俗。”腾讯“企鹅爱地球”团队安全专家赵锐锋说。
就餐方式·餐桌上由传统合餐制到分餐制
从“一盘菜”到分餐制,从混用餐具到“个人专属”,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很多中国人的家中还在经历一场“就餐方式改革”。
综合中新社、《北京晚报》报道,“以前觉得一家人没必要注意那么多条条框框,”浙江杭州市民胡美霞说,“直到这些天看新闻,才发现许多日常习惯都是不卫生的。”最终,“就餐方式改革”提议得到了她们一家三口的全票通过。
现如今,胡美琴家的改变在中国许多家庭中上演。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合餐制带有的人情特色使得就餐担负起部分社交“责任”,其背后存在的卫生问题随着此次疫情暴发,再次被提到台面上来。
这一点,浙江义乌二胎妈妈程薇深有感触。她曾苦恼于家中长辈经常会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吃,“虽是好意,却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染给孩子”。然而,经历这场疫情,程薇说,老人已经意识到卫生问题,如今每做好饭菜,都会自觉在盘子里放上一双公筷。
需要说明的是:分餐制并不是西餐的“专属”,而是中国人的原创。分餐制最早出现在中国秦汉时期,条件好的家庭不但分餐,而且分桌。这种情景在某些中国电视剧里有呈现。合餐制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唐宋以后,来自西方。
简单的一双公筷,在浙江绍兴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马高祥看来,却是根深蒂固的就餐习惯得以改变,民众卫生意识提升的一大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民众卫生和健康意识的促进作用超过任何的理论灌输和观念积累”。
卫生意识·中国人今朝的态度堪称“虔诚”
疫情犹如一道幕布,拉开了一场中国民众卫生意识的启蒙运动。从出门戴口罩、进门喷洒酒精消毒到重拾“七步洗手法”,中国人今朝注重公共卫生的态度被网民称之为“虔诚”。
中新社报道,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郊街道宁丰小区,印有千余条“非常时期安全距离大于一米”字样的防疫“一米线”。买菜回家的周阿姨说,只要看到前方有人站在标识在线,她就会自觉在下一个标识处排队,“这样做对大家都好。”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青海省高原特色农产品恢复出口
- 下一篇:重庆警方收缴非法猎捕野生动物2400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