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春收滞销到“脱销” 农产品电商与时间赛跑

  近期,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一些蔬菜、水果、畜禽及水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受阻,价格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农时不等人,要压实地方责任,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夏粮丰收。”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分类细化农村疫情防控科学指导,支持从南到北抓紧做好春耕备耕,加强越冬作物管理,推动种子、化肥、饲料等农资企业加快复产,建立农资保供运输绿色通道。

 

  今年2月,从春收、疫情、滞销到“脱销”,在农产品保供的跑道上,田间的农户感受到了电商的力量。隔着手机屏幕,电商连接了消费者与农户,让一直以来小步慢走的电商扶贫、助农工作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大步快跑。

 

  6小时、1天、90万斤

 

  农产品的时间竞赛

 

  几天前,王宝看着芦蒿长得越来越好,却高兴不起来。王宝是南京市八卦洲镇的一位芦蒿种植户,往年他们镇上的芦蒿八成是被运往武汉市场的。今年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芦蒿无法运往武汉,全镇数十吨芦蒿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这两天,王宝则稍稍松了口气。自2月12日开始,一辆物流专车来过之后,他一早从田间收割的芦蒿便会在6小时后被运输到生鲜仓库里。

 

  滞销困扰的不止是南京的王宝,还有丹东东港的王大姐、三亚的老袁。

 

  王大姐是一家生鲜网店的主播,她有自己的草莓种植大棚。大年初二本该是收购商陆续登门收购的日子,却门可罗雀。草莓易损,每积压一天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为及时止损,丹东草莓开始通过直播渠道销售,6天的时间就销售了90万斤。如今,王大姐的草莓已供不应求。

 

  2-5月是三亚芒果的畅销季,但已经到了2月,老袁家里的芒果却仍卖不动。“疫情影响,没有人来收购,芒果经不起损耗”,2月初,一个团队帮助不想去产地的采购商队伍建起了网店。三亚的物流条件较好,消费者购买芒果后,24小时可以收到订单产品。

 

  除了“王宝们”和“王大姐们”的烦恼,据了解,受疫情的影响,当前水产品压塘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再生产开展,造成压塘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产销对接不畅,市场交易不足,特别是一些加工企业的收购量还不大。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在2月18日的国常会上介绍,农业农村部推动水产品的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扩大压塘鱼的收储。同时推动畅通运输和销售渠道,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等的作用,推进水产品的主产区和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和销售终端建立起稳定的销售对接关系。

 

  订单翻倍

 

  互联网红利初显

 

  从五六年前起,国内的主流电商平台逐渐展开农村电商的网络。今年的一场疫情,也倒逼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正如三亚的芒果,更多销售网店在京东商城上线,京东商城将给予网店流量的倾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本地采购商之前并未接触电商销售,当下却也尝到了互联网红利。

 

  触网的群体不只是采购商,还有量级更大的农民。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苏宁拼购在疫情期间对农产品销售提供流量支持。平台面向全品类商家开放,免费使用。对于未入驻拼购平台的农户,设立极速审核绿色通道,6小时内完成,实现农户的极速入驻。

 

  此外,对不了解运营网店的农户,苏宁拼购提供入驻指导,开通滞销农产品绿色通道。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天以来,入驻平台的新商家有1842家,审核通过的商家有1700家。苏宁全渠道的助农会场上线以来,共销售300万单相关商品,帮助农户创收1亿元。

 

  与此同时,较早触网的农户也在疫情期间给出“低损耗”的信息。草莓农户王大姐表示,“今年的特殊情况下,我有电商渠道销售,损失相对少一些,有些农户一直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不重视发展电商,他们损失会更多”。

 

  近日,拼多多发布数据显示,1月与2月,拼多多的农产品订单出现了小高峰。自1月以来,拼多多的食品生鲜需求持续旺盛。以苹果、脐橙、草莓、樱桃、猕猴桃为代表的水果,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涨幅超过120%,米面粮油、肉禽蛋类和新鲜蔬菜的订单量,则均较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40%。

 

  流量引导农户

 

  从“输血”到“造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