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蝗群压境,会否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FAO警告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沙漠蝗的规模和破坏力,使非洲之角的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2020年春季,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可形成群居型蝗群,并可扩散到缅甸西南部。

 

  不排除沙漠蝗从缅甸迁入我国的可能性

 

  据报道,4000亿只蝗虫已到达印度拉贾斯坦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另外,即便迁入我国边境省份,也很难再继续侵入到我国内陆地区形成危害。”

 

  国科农研院特约研究员张鑫也认为我国西部边境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连同缅甸西北的若开—那加山脉,构成了一条天然屏障,应该能有效阻断沙漠蝗东迁对我国造成直接威胁。

 

  不过,张泽华强调,在沙漠蝗发生比较严重的年份,蝗群会从印度向南、向东扩散到孟加拉国和缅甸境内。“如果扩散到这个区域,向我国云南南部迁入的风险会增大。”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石旺鹏分析,东北非和中东蝗群正在大规模扩散和迁移,有些蝗群已经开始产卵,经过1~2个月的发育将进一步形成新蝗团和蝗群。部分蝗群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地区又迁飞到也门和安曼等,形成新的灾害。

 

  缅甸离我国最近的距离约100~200公里,同等海拔高度区域最近距离约1000公里。沙漠蝗到达缅甸后,张泽华提醒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时间点。

 

  第一个是5月份。“如果在印度、缅甸有数量较大的迁飞种群,加之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那么蝗群在700hPa高度(平均海拔3000米)翻越横断山脉的机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较大,在季风作用下,甚至还会进入到广西、四川。”

 

  第二个是6~8月份。如果印度、缅甸沙漠蝗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陡然升高”。

 

  据石旺鹏说:“不排除蝗群从印度西部向东迁飞,进入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广西等地,进而扩散到全国其他适生地区的可能性。”

 

  张鑫认为,一旦印巴两国达到没食物可吃的境地,蝗虫很有可能再次迁徙。除前述路径外,也可能绕道中亚进入我国新疆,但概率极低。

 

  高度重视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

 

  张泽华认为,沙漠蝗在今年形成如此大规模蝗灾有两个原因。“首先,沙漠蝗前年和去年发生的基数比较大,产卵数量大。其次,今年非洲发生区形成了比较大的降雨,使得沙漠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孵化,从而形成庞大种群。这使得沙漠蝗抵抗天敌的能力变强,人类的防治措施来不及实施。”

 

  “过度放牧破坏了非洲草原生态系统,也是主要原因。”石旺鹏说。

 

  面对蝗群大军压境,我国粮食安全是否会受到影响?张鑫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次蝗灾很有可能进入不了我国境内,或者极有可能只有部分蝗虫能进入我国云南、广西或新疆等地,对我国粮食安全起不到威胁作用。

 

  的确,我国(除西藏)的内陆地区,近30年来没有沙漠蝗分布及为害的报道。相对于直接的农业生产影响,令张泽华更为担忧的是,“一旦沙漠蝗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并有可能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草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张鑫建议,要高度重视蝗灾动向,加强统一领导,实时动态监测,做好物资储备,制定防控预案。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沟通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共同应对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给治蝗带来挑战

 

  据悉,我国境内分布的蝗虫有1000多种。可成灾的蝗虫有50多种,分为两大类,一类能够远距离迁飞;另一类不能远距离迁飞,但经常性成灾,在14个省区草原上发生比较严重,有时也会迁入农田为害。

 

  我国蝗虫灾害发生面积最高近3亿亩,平均1.5亿亩,年均损失18亿元,曾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草原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