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指南(2)
时间:2020-02-13 11: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及时增氧:南方地区需要较早架设增氧机。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高密度屯鱼池塘,适时增氧尤其重要。北方地区高产池塘也应提早到四月份架设增氧机。
3.及时施肥:有机肥料必须充分发酵和消毒。做到少施、匀施、勤施。晴天上午施肥好,不在阴天、雨天施肥。
(二)做好种苗放养
放养种苗要求数量充足、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是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良种苗,这是春节生产的关键所在。
1.适时放种:工厂化、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应根据不同鱼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对虾病害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室外池塘养殖投苗时间南方应在4月以后,北方应在5月以后。
2.选择良种:选择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放养。深水抗风浪网箱和北方池塘养殖尽量选择大规格苗种。南方池塘放养苗种时,特别注意塘内生物饵料的培养,注意有机肥的用量,避免浪费。
3.控制密度:不同养殖系统放苗密度要控制,避免发生因密度引发的胁迫性疾病。不同品种苗种投放密度不同,但总的原则是尽量降低养殖密度,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每平方米不超过700尾,传统土池养殖密度不超过3万尾/亩。双壳贝类附着后的贝苗移至池塘或海区进行种间培育,注意保苗袋的孔径选择及放养密度。鲍苗放养密度为40-50粒/笼。
(三)做好饲料投喂
选择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及时观察鱼虾蟹摄食情况,根据气候条件、水质、鱼虾蟹养殖阶段及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低温期和高温期不宜投喂过多的饲料防止水质发生变化,及时检测池底水质指标。
1.正常情况:大部分地区的大宗鱼类由于越冬期间没有投喂,养殖鱼类的体质较差。越冬后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越冬后的初期,由于鱼类体质较弱,可适当使用一些优质饲料,如鱼粉、鱼油含量稍高一点,可适当提高投喂频率。特色鱼类鳜等肉食性鱼类初期投喂鲮鱼苗、团头鲂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要注意饵料鱼的消毒。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尽量选择人工配合饲料。
2.应急情况: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很多养殖企业缺乏水产饲料,可能会造成投喂受限或者水生动物饥饿。应急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饲料原料,如鱼粉、饼粕类等,可利用小型饲料机或者绞肉机做适当加工后直接投喂,避免因缺乏营养对鱼体健康造成影响。疫情后,应尽快补救,通过使用高品质饲料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在春季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应激时,可适度降低20%-50%投喂量。
三、水生动物疫病防控
(一)不同生产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
1.育苗期间措施
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消毒工作。一是使用含碘、氯消毒剂或臭氧处理,对鱼类受精卵进行消毒。二是对养殖器材等进行消毒。三是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外源病原生物进入生产区。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和减少有机物,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2.养殖期间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底层水体上翻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缺氧问题。二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鱼、增加商品鱼加工量或采用冷冻保鲜等措施,减少成鱼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鱼体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三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鱼,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增加免疫力的正规添加剂。
(二)科学合理用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餐饮业,织密安全“防护网”
- 下一篇: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