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抓好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2)
时间:2020-02-03 13: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2020年要千方百计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足功夫,让农民有更多机会发展现代农牧业,根本扭转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萎缩的状况,继续发挥好农民就业收入在农民增收中贡献大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全面小康社会后,虽然会建立健全保障居民食物安全政策性体系,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身努力以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小康成色。要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改变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而排挤一般农户的片面做法,特别是要避免“垒大户”,设置过高的养殖业进入门槛,确保让一般农户也有机会参与现代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壮大富民乡村产业,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一般农户农民增收新格局,让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也能够较快增长;给农民创造更多有利的就业机会,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难题,进一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民消费意愿最强,潜力很大。农民增收了,小康成色就提高了。农民增收了,必然会扩大消费,拉动国内需求,这样也将更好地发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小康社会,确保国人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可满足健康生活基本营养需要的食物,关键要靠国内农业发展。国内农业发展,是关系到老百姓不仅有得吃、吃得好、吃得起的关键因素。2019年出现生猪生产波动,尽管我国进口了一些猪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猪肉供应紧张的态势,但是进口猪肉的价格明显地高于国内猪肉价格,对于减轻老百姓吃肉的经济负担几乎没有作用,这再次表明,全面小康社会确保绝对贫困不再发生的决定性力量是国内农业生产的发展。
要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米袋子首长负责制,确保地方抓粮积极性。要改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多措并举,稳住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好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措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尽快恢复生猪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市场猪肉供应,促进猪肉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平衡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各地城镇政府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抵御灾害能力,丰富居民的“菜篮子”,确保果菜供应和价格稳定。农业丰产,才能保障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合理,才能让老百姓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地吃得到吃得起,感受到全面小康社会中日常生活的变化。农业丰产,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之年,主要看脱贫攻坚成果,看农民分享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农民丰产丰收。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好2020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三农”领域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