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抗炎”一线,科技工作者在行动(2)
时间:2020-02-03 11: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1月2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发布《一个减少冠状病毒扩散的规划建议》,建议各城市采取“分布式接诊,集中式治疗”的策略,为党委政府做好疫控科学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
1月28日,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淘宝直播平台进行网上直播——专家教你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获得良好反响。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的重要环节。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向中国科协提交“请战书”,协会针对抗击疫情进行研究,决定开通全国心理援助电话热线,开展远程心理咨询。同时,开发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科普、指导和督导工作。此外,还制定了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科普指南,规范心理危机干预行为等相关工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北京安定医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自我应对》《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自我应对》《焦虑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等7篇科普文章,针对不同人群给出心理应对及调适的科学方法。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健康睡眠手册》,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健康中国”上引导公众“以积极心态抗疫情”;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康复专委会发布《面对疫情,心血管患者的科学运动方法》。这些及时、建设性内容,在微博、微信等渠道广泛传播。
科普上线停课不停学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升级,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春季学期开学延期,孩子们外出活动不便。为丰富孩子们学习资源,中国科协从数字科技馆资源里整理、发布了一批适合线上学习的科普内容,让孩子们足不出户漫游科学世界。公众可以通过登录数字科技馆查看、学习。
其中,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是基于中国科技馆的展览展项、特色教育活动和中国数字科技馆数字化资源,结合《义务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发,由中国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担任科学教师,以“直播+动手做”的形式,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络平台,向全国70所学校的学生授课。目前,共推出课程22节。
中国科技馆还制作推出了居家科学实验课程,上下午各发布一个,在微信端推出“动手做”专栏。新推出“科普课堂”,公众可通过网页或“手机+VR眼镜”方式观看高级教师探究式辅导。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开设《每日一课》栏目,每天为学生们推送一节科学课。
此外,中国科技馆整理出了7节优质的科普课堂。这些内容是由北京四中、西什库小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一线高级教师和部分学生,到中国科技馆、国家动物博物馆、清华大学等地,围绕物理、生物等学科中的知识点,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公众可登录网页观看。
公众还可以在线参观科技场馆。据介绍,全国31个地区、116家科技馆实现了全景漫游系统,共5000余个高清全景场景,公众可以在线浏览或采用“手机+VR眼镜”的方式进行沉浸式虚拟参观。此外,在数字科技馆,公众“手机扫码+虚拟现实眼镜”,还能在线体验生命与科学、宇宙航空航天、数学、应急避险、机器人等十大类别的虚拟现实科普微场景。
下一步,各省级科协计划组织动员基层科协“三长”和科技志愿者,特别是基层医院(卫生院)院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等重要力量,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在各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帮忙不添乱”,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