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4-06 18: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19-03-03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897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局)、水产局(总站),厅直属渔业事业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18年2月27日
附件:
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区域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结合《黑龙江省渔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渔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渔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省渔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绿色、生态、优质水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优质水产品增养殖、水产品特色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着力发展休闲渔业、冰雪渔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二、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一)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底层、中层、上层空间,科学确定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等鱼类苗种投放比例和苗种投放量,充分开发利用水体养殖空间,提高生产能力。
(二)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在大中型养殖水域采用“人放天养”、“轮捕轮放”等生态增养殖模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天然鱼”。通过增加投放量和捕大留小等方式,提高鲢鳙大规格商品鱼生产量。通过轮作养殖、分区养殖等方式提高经济价值较高的河蟹生产量。
(三)做好适时销售。发挥大中型养殖水域捕捞上市时间灵活的优势,引导养殖场户避开池塘养殖的水产品集中出池上市季节,在市场水产品价高畅销时起捕上市,满足市场供给,提高经济效益。
三、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品规模化养殖
(一)加强苗种基地建设。提升1家国家级原种场和15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建设水平,完善种质资源场、冷水鱼繁育基地、河蟹苗种培育基地建设,在省外建设河蟹、方正银鲫、台湾泥鳅、鳜等苗种繁育基地,提高苗种繁育能力,支撑池塘和大中水域放养苗种需求。
(二)加快特色品种推广养殖。围绕市场需求,以技术成熟的鳜、翘嘴鲌、洛氏鱥、黄颡鱼、方正银鲫、泥鳅、河蟹等特色品种养殖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加强三角鲂、大口黑鲈、小龙虾、青虾等引进品种的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为优化我省养殖品种结构提供苗种供给基础。
(三)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在10个渔业大县建设特色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每年创建2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规模化养殖池塘标准化维修改造,提升装备水平,示范引领全省水产养殖调优品种结构。建立台湾泥鳅、河蟹、方正银鲫、鳜等品种产业联盟,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
四、拓展养殖空间,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一)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与水产、水稻等科研部门密切合作,筛选、优化适宜我省的养殖、种植品种。制定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方案,加大农民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推广稻蟹、稻鳅、稻鲤、稻鲫等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稻田养虾、鳖、柳根鱼等养殖模式和稻田培育扣蟹模式。
(二)加强示范区(县)建设。巩固提升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一二三积温带的优质水稻主产区建设20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建立核心区,辐射带动全省稻渔综合种养规模不断扩大。
(三)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水稻种植合作组织、企业、家庭农场为主要载体,强化稻渔综合种养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管理和服务。建立和培育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渔业与水稻种植业融合,创建鱼稻、蟹稻等品牌,提升水稻品质和种植效益。
五、找准渔业短板,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