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讨会:传统畜牧模式需升级
时间:2020-01-15 19: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中新网1月15日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将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西藏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相关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通过升级西藏畜牧产业链带动藏区畜牧业水平提升,成为打好打赢最后脱贫攻坚战的有效路径之一。1月14日,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举办的“西藏自治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邀请了政产学媒等各界代表,从政策研讨入手,共商西藏畜牧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次课题研讨会由瞭望智库执行总裁、《财经国家周刊》主编汤耀国和瞭望智库食品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先知主持,瞭望智库总裁夏宇致辞并介绍了课题的有关情况。国务院食安办专家委副主任委员、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司司长马纯良,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丁峰,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等参与会议研讨。
珠峰农投集团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作云、光明牧业首席畜牧师刘光磊、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雄等企业代表也就相关话题参与讨论。
藏区畜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畜牧业一直是西藏乃至整个藏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差,缺乏科学饲养观念,藏区畜牧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利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畜牧业向科学、现代的方向发展。
2019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按照“调结构、腾空间、转方式、提效能”的目标,全力推动牛羊产业发展,在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引导群众入社、落实畜群结构调整、实行分批出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来自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日喀则市天然草原总面积1.89亿亩,可利用草原1.79亿亩,已于2010年承包到户,常年保留人工种草在54万亩左右,按照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政策,全面执行草畜平衡,全市牲畜存栏量基本稳定在450万头(只、匹),畜牧业生产比重位居西藏自治区第二位。
作为重要的高原农畜产品基地,西藏发展牦牛、藏羊等优势产业对西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以牦牛、藏羊产业为脱贫抓手,西藏涌现了很多新产品。
对此,丁峰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部委的重视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我们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把畜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培育高原特色产业优势,在培育和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高原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日喀则市为例,2019年,日喀则市牲畜存栏450万头(只、匹),出栏牦牛11.5万头、绵羊115万只,商品率达70%。肉产量达到5.23万吨,奶产量达到12.9万吨。日喀则市以珠峰冠名的牦牛、绵羊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建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更加夯实。
传统畜牧理念和模式需升级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西藏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依旧存在着诸多困难。“藏区想致富,就是养牛羊,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过度砍伐和樵采,本来就脆弱的植被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每年寒冬,都有牛羊因为没有足够草料进行饲喂而饿死、冻死。而挨过了寒冬的牛羊也因为农牧民传统的思维和传统的畜牧方式,错过了牛羊最佳食用期,农牧民也没有获得最佳经济收益,传统的畜牧理念和模式没有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珠峰农投集团百亚成农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作云说。
一方面,牛羊产业的县域发展不均衡,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措施、办法还不够,牛羊产品、活畜出口等渠道不多;另一方面,随着日喀则市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牛羊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