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研究报告(2)
时间:2020-01-14 15: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7.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根据对2013年以来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的分析,目前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微生物污染、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农药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和重金属污染。2018年的监督抽检数据显示,微生物污染、超范围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农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重金属污染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9.6%、25.0%、16.8%、15.4%、7.6%。
8.食品进口贸易规模及主要国别与地区。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由2013年的489亿美元上升到736亿美元,首次超过700亿美元大关。2013—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年均增速高达8.52%。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全部食品类别,最主要的三大类别是:蔬菜、水果、坚果及制品,水产及制品,肉及制品。2018年,上述三大类食品进口贸易额为351.5亿美元,占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为47.76%。进口食品在调节国内食品供求关系,满足食品市场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进口食品贸易来源地更加多元化。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达185个,覆盖全球约73.9%的国家和地区。2018年,我国食品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法国、巴西,从上述8个国家进口的食品贸易额合计为387.2亿美元,占当年进口食品总额的52.59%。
9.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综合2013年以来的情况,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的原因有滥用食品添加剂、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2018年,由于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而被拒绝入境的食品共1351批次,创2008年以来的新低。被拒绝入境的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来源地依次为美国、意大利、日本、越南、法国、澳大利亚、泰国、德国、韩国。上述国家被拒绝入境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合计为926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的68.55%左右。
10.食品消费投诉量。2013年以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其中,中国消费者协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创新消费维权机制,为消费者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食品消费投诉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42937件下降到2018年的30101件,年均下降6.86%。2018年,食品类投诉主要以质量为主,占食品类投诉比例的40.89%;在烟、酒、饮料类,婴幼儿奶粉和餐饮服务的消费投诉中,质量问题投诉占比分别为37.28%、36.89%和22.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