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明珠酒鬼酒 生态文化名酒(2)
时间:2020-01-02 11: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拥有独特喀斯特地貌的湘西有众多溶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河河相穿。奇绝的自然景观与湘西盛行的楚巫文化结合,造就了诸多“洞神”传说。随时光流转,形成了神秘厚重的洞藏文化,也造就了传承至今以天然溶洞贮酒的习俗。
可以说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大地创造岀中国最早的“洞藏酒”,白酒界有“洞藏一年等于窖藏三年“的说法,酒鬼酒传承湘西民间藏酒技法,将酒鬼酒以陶坛封存,藏于天然溶洞中,溶洞藏于地层,其中多暗河伏流,温度长年稳定在20度左右,湿度在70%以上;地表温度变化对溶洞内影响不大,这种恒温恒湿的天然环境成为白酒陈酿老熟的绝佳条件。
储藏山洞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微生物的环境,“会呼吸的陶坛”与这个微生物的环境相互作用自然演化,使得酒体熟化反应进程平缓而均匀。使得酒质醇厚丰满,口感柔顺怡长,馥郁含香,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
酒鬼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在湘西的溶洞中藏酒,并开始打造洞藏酒文化。当年公司凭借其规模优势,在“奇梁洞”内封存了相当数量的极品优质酒,其中一部分作为“至尊酒鬼酒”在2001年底封存,于2008年启窖交割为北京奥运开幕庆功酒、纪念酒,而剩余库存的极品优质酒则为今天的高端酒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原酒基础。
大师匠心之作,文化酒鬼酒
酒,折射了湘西人的民族个性和人文情结,透过种种植根于民间民俗活动中的酒文化现象,呈现了湘西人质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湘西人祟尚自然、敬畏自然、洒脱自由、纯朴无忌、勤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特质。
酒鬼酒在历史的更迭中,传承着中国白酒古老的酿造技艺,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品质要求,在文化的浪潮中,酒鬼酒将中国文化、湖湘文化、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演绎的淋漓尽致,“醉乡”湘西,无酒不飞歌、无酒不起乐、无酒不摆舞、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
湘西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儿女创造了灿烂的酒文化,悠远的酒史、古老的酒艺、美妙的酒歌、浓郁的酒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酒鬼酒的酿酒文化、包装的艺术文化、首创的洞藏文化与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神秘的地域文化相容相和,奠定了酒鬼酒的文化基础,支撑起了酒鬼酒的文化自信。
1956年,湘西州第一家作坊酒厂吉首酒厂成立,经一系列调整,1996年改制为湘西湘泉集团有限公司,“湘泉”顾名思义也成为了代表一方土地的白酒品牌。而后来酒鬼酒的诞生,则与画坛“鬼才”黄永玉有一段不解之缘。1987年,在湘西老家省亲的黄永玉,与人聊起了家乡酒。喜欢抽烟斗,但滴酒不沾的黄老当即便萌发了打造一款高端酒品的想法。灵感突来,便有了酒鬼酒那让人过目不忘的麻袋形包装。黄永玉还给这酒取了“酒鬼”的名字,并题了“酒鬼”二字和酒瓶背后的“无上妙品”四个字。
人们爱以“怪才”或“鬼才”冠以黄永玉。不仅因为他身世传奇、画风艳异,也为他洒脱通透的人生观、敢说敢做的烈性子。黄老的个性在酒鬼酒产品上也可见一斑。走入酒鬼生态工业园的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黄花梨木雕刻而成的“酒鬼背酒鬼”雕像。由黄老同名化作雕刻而成,只见一个面容憨态可掬的男人背着一坛酒,开心地向前小跑着,他的双眼眯成了两道缝,脚上的鞋还掉了一只却浑然不知晓,整个雕塑惟妙惟肖。
其实,“酒鬼”绝非指贪杯醉酒之人,更非借酒消愁之流,“酒鬼”与“鬼才”一样,代表超脱自由和特立独行。在湘西,“鬼”代表着一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神秘力量,诉求着一种自由洒脱的境界。黄永玉大师提名“酒鬼”,并誉之为“无上妙品”,一语道破了酒鬼酒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阐释的人生高妙境界。经黄永玉把玩出的酒鬼酒也就昭示着一种人与山水对话、与自然融合的精神状态,喻示着一种至善至美、质朴天然的审美情趣。
瑰丽多姿的荆楚文化、多民族组成的特殊地域以及独特的气候,为湘西地区增添了无穷的神秘感。其因盛产美酒被誉为“醉乡”,更是让这种神秘感增添了一丝豪放。湘西的酿酒历史久远,秀丽的生态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出积淀深厚、含蕴独特的文化景观,生长于斯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历来深谙酿酒之道,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酒文化,独特的酿酒技艺代代衣钵相传。而酒鬼酒,正是湘西山水酿造的精灵,最契合湘西诡谲神秘的内在本质,它飘散着湘西的灵魂,最有湘西的味道。
计划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