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粮食产业仍存短板 加快打造“中国好粮油”供应链

  中国是粮食大国,但还不是粮食强国,粮食产业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对此,我国积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围绕“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在优质粮食种植、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等问题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粮食产业发展仍存不少短板。为了满足消费者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2017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中国好粮油供应链,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优联动”增加优质供给

 

  一粒粮食,要经过“产购储加销”等环节才能从田间走上餐桌。各地通过“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入手,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大力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将优质高效要求贯穿到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

 

  好粮食是种出来的。目前,各省(区、市)积极推进“优粮优产”,通过建设优质粮源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优质粮食种植规模快速增长。湖北2018年已建成优质粮源种植基地700多万亩;贵州发展粮油优质订单750万亩;江苏优良食味水稻种植面积达1050万亩;中化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推广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品种,规模将达3000万亩。

 

  “优粮优价”购销机制逐步建立。随着消费者对优质粮食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优粮优价”的收购方式逐步为市场接受,有效推进了粮食市场化收购的进程。吉林探索“吉田认购”专属稻田订制模式,优质品种水稻价格远远高于稻谷最低收购价;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等主产区品牌粮食产量增加,市场化收购价格均有所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优粮优储”让储粮品质不断改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质粮食经营企业自觉实行仓储规范化管理,按照粮食品种及等级分仓储存,提升精细化作业水平,有力保障了优质粮食的储存品质,增强了市场议价能力。四川省积极探索推广绿色低温储藏,实施低温库建设项目150个,保证了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辽宁、广东等地仓储企业开展ISO管理体系认证,推动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优粮优加”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各省份结合地域优势和产品特点,走“标准引领”“以质取胜”之路,提高粮食加工水平。江苏、黑龙江、山西、广东、吉林、广西、湖南、江西、山东等地积极制定地方优质粮油团体标准,强化标准引领。同时,部分示范企业大力推广粮油产品适度加工,加大生产设施技改力度,提高粮食加工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增加了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优粮优销”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在鼓励企业建设和提升优质粮油品牌的同时,各地积极推广和宣传特色公共品牌。“广西香米”“吉林大米”“天府菜油”“山西小米”等粮油公共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搭建“好粮油”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构建经济高效的优质粮食销售渠道,不断提高优质粮油的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广州粮食集团积极探索“互联网+门店”运营模式,3年间电商销售增长10余倍。甘肃省兰州市推广“放心粮店+主食厨房”模式,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

 

  “三链协同”创造发展优势

 

  粮食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竞争力弱是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这“三链协同”中培育新动能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滨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也是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域内聚集着西王集团、渤海实业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60多家。该市在深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过程中,突出高点定位、龙头带动,延伸拉长产业链实现“全”、融合提升价值链实现“增”、优化升级供应链实现“新”、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实现“强”、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优”。2018年该市粮食产业实现总产值101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达3.4∶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