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稳步推进高质量小麦生产
时间:2019-12-25 16: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河南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常年种植小麦5333.3千公顷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4,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河南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大农业政策,围绕“四优四化”持续发力,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立足专种、专收、专储、专用,推动优质专用小麦持续健康发展。从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到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从科学田间管理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从绿色安全种植到整个农业生物生产过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适应性种植,逐年提高小麦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稳步推进高质量小麦生产,在小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奠定高质量小麦生产基础
近年来,河南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健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产业联盟;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办企、办社,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强化对小农户的帮扶带动,积极吸引小农户入企、入社,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到2018年底,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8万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5万家、专业大户5万家。
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实现连片耕种,将分散种植的土地,经过流转,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企业农场等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连方成片、统一标准,破解一家一户困局,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把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分配的因素有机组合,使田间管理更科学,生产营销渠道更流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奠定了高质量小麦生产基础。
构筑高质量小麦生产高地
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的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5053.3千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666.7公顷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作为全国的小麦主产区,河南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粮食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大幅增长。2017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00千公顷,2018年达到56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0千公顷,增长40.0%,且基本实现规模连片种植,居全国小麦产区省第一位。2019年进一步扩大至826.7千公顷,三年实现了翻一番,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7。
不断优化小麦种植结构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品需求与供给结构发生变化,产品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逐渐占据主流,河南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小麦种植结构,从2016年开始,进一步调整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更加注重小麦的品种结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小麦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行动,不断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推动小麦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推进布局区域化,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坚持适应性种植和比较优势的原则,在适宜强筋和弱筋小麦生产的生态区内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形成了区域化优质小麦适宜生态区,不断优化小麦种植结构。
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常年种植面积1133.3千公顷左右,2018年该区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333.3千公顷,占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的30%左右。豫中东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常年种植面积1866.7千公顷左右,2018年该区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千公顷,占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的15%左右。豫南沿淮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常年种植面积400千公顷左右,2018年该区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66.7千公顷,占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的40%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