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中国食品商务网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大豆育种何处去?(2)

  “差距在哪儿?在育种工作上。”盖钧镒认为,美国的育种技术和理论结合得比较紧。未来我国大豆育种要实现快速发展,关键要有好的思路。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建立了联合攻关模式,五年之内培育了207个品种,所以才能实现最高亩产400多公斤。

 

  然而,盖钧镒认为,育种技术如果没有突破,大豆育种的未来目标就很难实现。首先,高通量的表型精确鉴定是研究品种改良的基础。其次,相关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发文章上。再次,要重视分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能还停留在100年前的传统育种方法上,而要学会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通量的育种手段。

 

  我国也初步建立了一体化的种业体系。“但还很难跟国际种业相比。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就是育种单位跟中小型种业公司结合起来,我们缺乏大型公司。因此谈到种业的发展,我们还是滞后,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盖钧镒说。

 

  作科所研究员邱丽娟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无论在资源挖掘、育种技术、品种选育栽培方面,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要进一步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完善学科基地网络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