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螺类繁育研究获新进展
时间:2019-11-29 18: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日期:2019-11-29 来源:科学网 浏览:67
金口蝾螺亲本和幼螺。
大马蹄螺亲本和幼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何毛贤团队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子课题“南海生态环境变化-关键生态种群繁育-螺类繁育”所培育的金口蝾螺、大马蹄螺人工育苗在广东省雷州市顺利通过中科院科技任务重大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
金口蝾螺(Turbo chrgysostomus)为腹足纲蝾螺属海洋螺类,生活于热带珊珊礁海域,主要以大型藻类为食。大马蹄螺(Trochus niloticus),别称马蹄钟螺、公螺,为腹足纲、马蹄螺属海洋动物,生活于低潮线至浅海的珊瑚礁岩石上,主要舔食底栖硅藻。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其资源量日渐减少,急需开展其人工繁育。
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计数、测量并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团队首次建立了大马蹄螺和金口蝾螺的人工催产、幼虫培育和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大马蹄螺达到了规模化繁育水平。验收专家组表示,这些螺苗可进一步用于养殖和增殖放流,为其资源养护和增殖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对金口蝾螺、大马蹄螺的亲本暂养、人工催产和授精、幼虫培育和养殖技术进行攻关,首次突破了金口蝾螺的人工繁育技术,培育出螺宽5~11 mm的幼螺4.27万只;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马蹄螺苗种中培技术,幼螺螺宽达到14~28 mm,数量44.80万。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