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战”而行,将联合行动进行到底 广东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纪(2)
时间:2019-11-28 11: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11 点击:次
记者了解到,联合行动以来,广东省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7.9万家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7起。其中组织检查“保健”类店铺3001个,排查涉及“保健品”的行业组织58家。
此外,着眼科学理性消费保健食品意识提升的工作也在进行。据了解,广东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对《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宣贯覆盖率、全部生产企业在产品种和重点经营企业在售商品抽检率均达到100%。
11月6日至12月10日,广东省还开展了“食安赛场”保健食品科普答题抽奖活动。截至11月11日,已有2.2万人次参与此次活动。
校园后厨“亮”出来,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11月5日,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组在深圳市福田区景鹏小学食堂,透过电子显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后厨干净整洁,工作人员正着装整齐且操作规范地紧张忙碌着。景鹏小学负责人周元介绍,学校负责人在校可以随时看到后厨情况,家长们下载APP也可以随时看到后厨情况。
学校食堂后厨“阳光下作业”,不仅让孩子吃得安心,也要让家长放心。广东各地均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并将其作为有效保障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了解,广东省目前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9.9%,共有8523家已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深圳市2603家学校食堂全部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为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还督促落实校长责任制,监督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并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店商、供餐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登记造册,逐一理清来源去向,逐一评估风险,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逐一销账、限期‘清零’。”麦教猛介绍。截至10月底,共约谈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3637人次,撤换原料供应商119个,更换供餐单位62个,培训从业人员4.89万名,发放培训资料7.54万份。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刻不容缓。因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广东多地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透明度。比如,深圳连续4期在学校食堂开展“星期三查餐厅”阳光执法,直播浏览量近百万人次,有力督促学校食堂守法经营;珠海为市场监管、教育部门监管人员配套“明厨亮灶”PC端监控系统,自动抓取违规行为信息;惠州选取惠东县作为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影像技术等,推出“智慧阳光”监控系统,采用“互联网+阳光厨房+食堂食品安全操作监控”运行模式,有效破解食品安全治理“第一时间”难题;东莞设置校园周边“严管区”,禁止学校周边200米内一切形式的食品摊贩。
“菜篮子”安全管起来,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商品编码、生产企业、基地地址、检测报告……在深圳市沙河天虹商场食用农产品销售区,只要用手机轻轻“扫一扫”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上述产品信息就一目了然。这是“圳品”,也是供深食品的特有标志。 深圳市福田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诸葛立鹰说,从餐桌追溯至源头,各环节严把质量安全关,让老百姓“菜篮子”安全更有保障。
深圳开展“一街一车一室”工作,确保每个街道配备一辆快检车、一间快检室。“自己家门口就有快检室,超市买完菜拿过去,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蔬菜没问题,自己吃得也更安心。”深圳市消费者代表李保平说。
佛山市推出首个高标准家禽经营“三分离”试点。即严格分隔家禽销售窗口,存放区、屠宰区、销售区,形成“人禽分道,屠售分离”布局,让消费者在选购全过程不需要与家禽产生接触,可以有效避免疫病传播。
东莞在全省首创试点推行蔬菜种植户信息卡,用于记录存储蔬菜种植户生产及产品相关信息,以便产品交易时实现信息查询和质量安全的追踪溯源。目前东莞虎门、常平、洪梅三镇约1000户种植户已开展信息卡试点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